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中国贫困人口约1亿 输血式扶贫需向造血式转变

2013年11月25日 15:12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徐旭忠 张涛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瞭望封面src=

《瞭望》新闻周刊封面

原标题:校准扶贫大方向

按照中央新的2300元扶贫标准,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增加到1亿人左右,这些贫困人口,大都分布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扶贫开发成本很高。

这一扶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已被划分为14个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区、秦巴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滇西边境山区、大兴安岭南麓山区、燕山—太行山区、吕梁山区、大别山区、罗霄山区和西藏、四省(青海、四川、云南、甘肃)藏族聚居区、新疆南疆三地州。

自2011年11月《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这一策略以来,已近两年;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7年。

时间紧迫,14个连片特困地区能否整体脱贫,并和其他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两年来,国家着力在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

但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输血”式扶贫仍需加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专业扶贫资金少、行业扶贫资金散、社会扶贫资金弱的问题现实存在;省际交界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协调机制仍相对滞后……

行百里者半九十。到2020年,能不能啃下连片特困地区这块硬骨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的美好图景能否展现在国人面前,不仅考验着各地的执行能力、协调能力,也考验着各地能否在新纲要的落实过程中,既坚持贯彻,又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出现的问题,调整偏离的方向。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徐旭忠张涛赵春晖石志勇王飞航张钦宿传义共同采写)

原标题:新一轮扶贫开发三大变化

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受到中央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增强,基本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从救济式扶贫到产业化扶贫的转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尽管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我国扶贫开发仍面临返贫压力大、收入差距扩大和自然灾害严重等挑战。”这是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的判断。

2011年底发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已实施近两年,成效怎样?是否有一些积极的变化?是否还面临有待破解的问题?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多个连片特困地区,听到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连片特困地区作为经济发展“短板中的短板”,受到中央的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增强,基本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兵团作战、从救济式扶贫到产业化扶贫的转变。

政策支持力度空前增强

据苏国霞介绍,连片特困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滞后、社会形态特殊,是扶贫工作难点中的难点。如何补齐这一“短板中的短板”,从中央到省到市到县,都给予了强力的政策支持。

一组组数字能够清晰地显现变化:

按照新纲要,中央财政扶贫资金的新增部分主要用于连片特困地区,目前是新增资金的80%都用于片区。

陕西省进一步完善扶贫投入增长机制,提出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每年不低于中央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30%,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允许片区县对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资金进行整合。

青海省2012年向六盘山片区投入各类资金141.8亿元,较上年增长44.6%,重点实施了一批水电路基础设施和教育卫生事业、扶贫开发及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

山西省忻州市扶贫办主任梁晓东说,对于自然条件恶劣的偏远山区村庄,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去年市政府用于全市移民扶贫的配套补助资金达1.3亿元,这是自有扶贫开发工作以来投入最大的一年。今年将在去年基础上再增加2000万元。

河北省涞水县扶贫办主任丁树才说,2012年全县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1亿元,是此前8年的总和,包括扶贫专项资金、行业部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及银行贷款,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数字。

 
[责任编辑:史辉] 标签:扶贫工作 扶贫办 贫困人口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