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青岛老建筑“花石楼”常年遭涂鸦 中英文兼备

2013年11月13日 07:03
来源:光明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虚荣心作祟“千古留名”还是“遗臭万年”?

(资料图)

中国游客在游览时的行为代表的不但是个人的素质,有时还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国人在外旅游的不良行为媒体多有报道,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等。但在文物上乱刻无疑是破坏文物的更为恶劣的行为,同时还损害了中国公民的形象。

乱写乱刻,中国式“到此一游”国内外遍地开花,这种现象的背后不但体现了国内素质教育的缺陷、文物管理的不严格,更多的是体现了这个公民自身的不自信与任意妄为。本来有愿望、有能力到国外旅行的国人应当是有经济能力,受过教育,有旅行的意愿的高素质人群,他们本应该更能体现中国的素质,但反而一些游客在国外的表现比一般国人只差不好。

为什么一定要在珍贵的文物上面留下自己的大名呢?仔细一想,这种行为除了破坏文物之外毫无意义。这种行为的源头来源于人内心深处的占有欲和表现欲,它一方面表现了刻字者内心的极度不自信,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刻字者的以自我中心的价值观。

对相关历史、文化的不了解、不尊重是在文物上刻字留念的深层原因。现代社会充斥着“金钱至上”的风气,对文化的尊重远远抵不过对金钱的追逐。部分国人以金钱为唯一价值取向,对单纯享乐的追逐已经远远超出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

国内的景点在加强对文物管理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游览心态。而国内景点在宣传时,也仅仅着重强调景点的旅游价值,大多是美食节、烧烤、娱乐项目等等的宣传,而真正在宣传中强调景点文化内涵的少之又少,甚至在一些景点建设中存在着明显与历史常识相悖的细节。

再次,在中国旅游实在太辛苦。带薪假期制度的不完善,中国的人口、资源现状使得旅游旺季人流过于集中,游客根本无暇停下脚步细细体会人文内涵,而是走马观花而过。

旅游,究竟游的是什么?这可能是大部分国人都不清楚的问题。笔者认为,游人文景观,应当在游览前就了解背后的文化内涵,才能对文物产生起码的爱与尊重,才能在有限的游览时间中得到更多的享受。解决到此一游的问题不能仅靠舆论谴责。文化遗产不能承受“到此一游”之重,大家都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到此一游”彻底偃旗息鼓。(张璋整理)

 
[责任编辑:初晓芳] 标签:涂鸦 石壁 花石楼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