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大学语文教育边缘化 改变教育方式成当务之急

2013年11月12日 10: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上官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大学汉语退出高校必修课 语文教育“边缘化”引忧虑

中新网11月12日电(上官云) 近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中国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引发诸多争议。校方回应称《大学汉语》退出必修课因排名垫底,未能实现课程目标,令大学生感慨,“汉语都成选修了,为什么英语还是必修?”随后,一些媒体对高校课程设置展开调查,称汉语在不同高校的课程设置上都有明显的边缘化趋势。一时间,“语文教育边缘化”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语文教育自中学起遇冷 或导致写作能力下降

语文课在大学遇冷并非个案。《扬子晚报》记者调查发现,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南京不少名校,早在几年前就将大学语文从必修改为选修课。

其实作为公共基础课程,承担母语教学任务的大学语文,在很多高校目前只有2个学分,而大学英语却有10多个学分以上。一个大学生,几乎有1/3的时间在学英语。

《文汇报》报道说,事实上,学生们大约从中学就开始渐渐远离语文教育了。据一些中学语文老师表示,语文教育早已“边缘化”。因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学校、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语文难以靠短期突击取得好成绩,升学考试也难以靠语文拉开差距,尤其在考试的挤压下,用死板的模式去限定理解语文,使这门课变得刻板、教条、无味。

有教师也表示,与语文的边缘化相对应,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下降。从小学开始,一些学生学习语文12年,却没读过几本经典名著,不少同学写文章也是语病百出,错字率很高。

浮躁社会风气与雷同授课方式致使语文“被抛弃”

语文课程逐渐被“抛弃”,一方面缘于当下社会的浮躁与功利,另一方面与学校雷同的授课方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有专家表示,在中小学阶段,缘于应试压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实用性非常明显。在大学课堂,很多老师照搬中小学的教学模式,忽视它本应承载的人文精神素养及语文习惯的养成。语文教育“边缘化”之忧,更需反思基础教育中语文素养与阅读习惯培养的缺失。语文绝不仅仅是一门课程,而更应是一种习惯,其最终指向的则是能力与素养。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叶开接受《文汇报》访问时认为,现代文明的核心基础是语言和文字,语文是工具,运用语言和不同的学科结合,可以形成有效的能力。学生走向社会之后会发现,以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很重要。

“语文的目标是打好‘三个基础’:为提升综合素养,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在某座谈会上也表示,语文素养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包括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及其所体现的学识、文风、情趣等人格涵养。

如何“拯救”语文课:改变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多读书

面对语文教育不断边缘化的现状,不少人呼吁学校改变教育方式,将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这样,语文教育才能发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南京大学傅元峰教授在接受《扬子晚报》采访时表示,学习语文课实际上是培养个人人文素养,广义上包括文学、影视、绘画、哲学等多方面的内容,与飞速发展的时代不能脱节。课程设置上也不能与生活离得太远。

的确,语文教育应当兼顾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生使用语言工具的能力。温儒敏说过:“引导多读书,是大学语文的定位,也是这门课的基本功能。”多读经典作品,无疑是提高语文修养的重要手段。大学语文要恢复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阅读有相当大的关系,明白写作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会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和创意。

在这方面,国外大学的做法或许值得借鉴。据媒体报道,美国大学具有重视学生语文技能培养的共性,英文写作和口语表达均进入美国大多数研究型大学的课程表,甚至还是必修课。其中,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名校对学生写作和公共演讲的能力培养也颇为关注。

此外,美国大学还推出文学欣赏研讨班、现代论文阅读和写作研讨班,以提升大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

 
[责任编辑:逯延津] 标签:语文教育 大学语文 语文素养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