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多地高考新政降低英语权重 山东明年不考听力

原标题:多地高考新政降低英语权重

本报记者 李芃 上海报道

近日,多地正在制订的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纷纷把调整的重点指向英语科目,不约而同地降低了其权重。

将于2016年开始实行的北京新高考方案,直接把英语科目的分值砍去1/3,从150分降至100分。教育大省山东,明确2014年起高考英语不再统考听力;重庆市则在去年出台的高考方案中规定,自2013年起英语学科(不含听力)考试时间调整为100分钟,自2014年起,高考英语科目统考笔试部分不再含听力。

在此之前,另一教育大省江苏还被传高考总分让英语退出,该科目改为等级考试供高考录取参考。虽然江苏省教育厅称之为“不实传闻”,但省内重点高中的老师表示,多次听到类似的说法,应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对于高考弱化英语科目的倾向,社会意见不一;但教育界的普遍共识是降低高考英语权重或许有助于减轻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劣势,推进教育城乡公平。

但高校对目前只玩科目组合的改革却不买账,“现在的高考招生不能解决选拔人才的问题,我们只是机械承担了录取的工作”,东部沿海某部属211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说。

高考“瘦身”不等于减负

教育系统人士确认,近年来高考确实有压缩的趋势,表现在考试科目的减少和时间的缩短,但这并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江苏省四星级高中、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的英语任课教师于老师认为,高考实行英语等级计分也很难给学生减负,因为成绩的模糊化很难相应地量化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此外,高考竞争的背后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无论考试规则如何制订,都无法改变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

于老师对弱化英语科目的改革趋向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在日益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英语的重要性不应被削弱。

同时,高考成绩的模糊化,和目前高考“选拔性考试”(而非水平测试)的定位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但考虑到目前普遍存在的英语教学畸重,上述改革方向也获得了相当多的认同。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吴遵民说,对于很多志不在此或者未来很少用到英语的人来说,过重的英语教学是资源配置上的极大浪费。

同时,由于当前英语教育带有应试倾向,进一步放大了这种负面效应。吴遵民毫不讳言,很多人在实际交流中才发现自己学的是“哑巴英语”。

但吴遵民并不否认英语的重要性,他建议改革循序渐进,可适当降低英语成绩在高考总分中的比例。

事实上,虽然部分省份高考将不再统考英语或英语听力,但学业水平考试还是会考,并且一些高校招生时也会对英语能力提出特殊要求。

吴遵民同时指出,比科目改革本身更重要的,是让高考这一“指挥棒”发挥对基础教育的推动作用,在降低高考英语权重的同时,应该在高中的课程中给学生足够的选择。

但对于目前高考英语改革的趋势,教育界还有一点共识是:这或许有助于减轻农村、偏远地区学生在英语水平上的劣势,推进教育城乡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解释,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的差异,对学生听说能力影响非常大,这也是农村学生英语成绩整体不如城市学生的重要原因。

高考改革跑偏?

对于多地纷纷出炉的高考改革方案,前述东部沿海某部属211高校的招生办负责人表示出一种“局外人”的冷淡,他在接受本报电话采访时称:“这只是排序依据的改变而已,高校并不能获得更多的自主选拔权”。

该负责人解释,依照目前实施的集中录取规则,英语分值降低,只是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英语科目成绩好的学生的优势。

熊丙奇指出,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的“硬骨头”。其认为,如果维持集中录取制度不变,“所有高考改革的努力,都可能被消解”。

他分析,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是“教(学)招(生)考(试)”一体化,中学的教学和大学的招生都围绕高考转,造成基础教育的应试教育和大学招生自主权的丧失,因此而难以因材施教。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经明确,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推行考试、招生分离,探索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模式。这就是国外早已成熟的“多次考试、多元录取、多次选择”模式。

针对上述模式可能招生成本过高的质疑,吴遵民称目前在招收免费师范生中已有成功经验,可以大胆尝试招考分类的改革。

 
[责任编辑:丁丽丽] 标签:高考改革 高考英语 高考总分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