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税居全国之首 城镇低保标准却比江西还低
【人大行动】
人大将专项提前介入财政预算编制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称起码要让广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特殊困难群体,一旦离开了现有的保障体系就会出现生存危机,从而铤而走险,导致一系列极端事件的发生。”昨日上午,谈到全省的底线民生保障时,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龙云说,此次省人大启动针对底线民生保障的大规模调研,其目的在于“专项提前介入财政预算编制监督,逐步提高底线民生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确保底线民生保障资金不被占用
黄龙云说,如果底线民生保障未能解决,则省内其他问题解决起来会更加困难,因此未来省人大对于财政预算的监督,也将更多地关注底线民生保障的财政资金安排,以确保其不会被其他项目所占用。
黄龙云表示,省人大希望通过针对底线民生保障的专项介入,督促省财政厅在编制2014年的财政预算时,能把涉及底线民生保障的支出列入政府开支预算保障,“接下来9、10、11、12月份,我们将会有4次省人大代表跟财厅编制预算的同志进行交流。我们希望通过跟省财政厅的交流互动,将调研获悉的各地详情、生活情况、真切感受告诉省财政厅的人员,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底线民生在当地目前真正是处于一种怎样的困难境况,需要财政怎样来确保他们的生存。所以要确保政府对底线民生的必要投入,使之逐步落实和提高”。
黄龙云说,要实施普惠式的底线民生保障,广东财政显得捉襟见肘,省人大也希望通过向中央政府积极反映广东的困难,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
构筑三个财政预算监督平台
“我们不仅今年提前切入财政预算监督,到2014年、2015年、2016年我们也会这么做。最起码希望通过持续的专项介入,能让底线民生的保障水平得到较为充实的提高,起码让广东的底线民生能尽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黄龙云说,“不要今年搞一下这个事,明年搞一下那个事。两会才那么几天。我们要持续监督,使其更具可持续性。”他希望通过省人大对某一领域的持续监督,最终使省人大对该领域(例如财政预算编制)的监督能提高一个层次和水平。
黄龙云说,为有效监督财政预算,目前省人大正在努力构筑三个财政预算监督平台,首先是“专项提前介入预算编制监督平台”,例如针对底线民生保障的提前介入;另外是“财政收支在线即时监督平台”,省人大通过与省财政厅平台即期同步联网,实现对财政开支的同步即期监督。此外省人大还将扩大在线监督领域,争取本届人大任期内,将社保基金的支出也纳入省人大的即时监督。
【专家说法】
“对低保抠得太死易酿社会矛盾”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深圳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也就内地一个乡镇的标准
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称,深圳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也就是内地一个乡镇的标准。
“广东的底线民生保障成绩是不可否认的,但其缺陷也是很大的。”昨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指出广东民生保障的痛处,“以深圳为例,深圳的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也就是内地一个乡镇的标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内地很多早已解决的问题,在珠三角反而解决不了。”
王振耀说,2011年,广东省共有农村低保人数184.0544万人,城市低保人数40 .0494万人,两者相加为224.1038万人,其占当年广东总人口(1.0505亿人)的2.1%。
“这个比例,远远低于全国5.6%的平均水平。甚至贵州也有15%,广西为8 .2%,湖南为6.1%,福建也有2.4%。”王振耀说,广东的贫困人口统计之所以上不来,原因在于广东实行让基层承担财政负担大头,“这样一来地方就抠得很死,把地方政府也是弄得哭爹喊娘”。
王振耀说,省级政府不能将穷人的责任都推给地方政府,省级政府应该在此中承担应有的责任和财政支出。另外,他建议广东也可向中央争取更大的财政返还或支持。“广东对低保卡得太紧了,这样子社会的矛盾风险会比较大。低保是国家稳定的底线,也是底线民生的基本指标。对于低保的覆盖面一定要扩面扩大”。
【代表调研】
“一边很多人等着救助一边大量救助金花不出”
省人大代表俞雪花调研发现有的部门守着一堆钱不用,建议进行财政体制改革
“刚才教授说,江门达到小康社会,我在想小康社会下还有那么多破烂的养老院,还有一天吃不上三餐、只能吃两餐的养老院,什么叫小康社会?”广东省人大代表、江门市社保局局长俞雪花抛出基层实情吸引了全场的注意。
养老院比家还破烂 谁愿意去
明星代表俞雪花是“两会炮手”,在本次座谈中,她是全场专家中唯一来自地级市的专家。她疑惑于全省农村26万五保户,纳入养老院供养仅有13.6%,而且养老院有一半床位没有人去住。于是近期她到五保户以及养老院实地考察。
俞雪花发现有的养老院的老人每人一个月300元全包,每天两顿饭,吃不上三顿饭。“在这样的养老院,只是让他活着,没有让他活好,这是政府的缺失!”俞雪花反问,“养老院比家还破烂,他愿意来吗?”俞雪花认为,如果问底线民生中哪一个是短板,农村五保户是短板中的短板。
解放初定的标准还没有变
在俞雪花看来,政府底线民生的“保障网”不结实,覆盖面不广。“五保户”和“三无人员”等标准是在解放初定出来的,几十年前定的标准还没有变,“如果我们只看到这一批人群是不足的”。她说,除了传统社会救助对象外,还应将低保边缘的困难群体纳入底线民生保障,包括因病致贫家庭和农村失能空巢老人、失地农民群体、早期失业下岗群体、城市贫困人群等。
同时俞雪花认为要提高标准。“有的五保户烧柴做饭,但是下雨了,柴火湿了,他煮饭都很困难”。现在养老院是镇级政府保障,镇级政府穷就难保障。五保户补助大部分地区仍然由镇村分担。建议涉及到基本生存支出由省财政支付。
有的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结余达数十亿元
作为一名曾在财政系统工作多年的老财政,俞雪花的建议直指财政体制改革。她认为,从长远看,财政整理资源的力度要改革。
“我调研发现有一个市,一方面有很多残疾人等着救助,另一方面有大批残疾人救助金花不出去。有的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结余达数十亿元。”俞雪花直言,“有的部门守一堆的钱不用,民政则穷得要死!”
为此她建议,调整现有专项基金结构,用好财政存量。取消一些难以实施、多年未使用的项目,清理归并使用效率不高、群众受益度不高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调整用于“底线民生”提高标准所需的资金。
另一方面,现在民生服务资金五花八门没有得到整合,并分散在各个部门。她建议对性质相同的专项资金予以合并,避免资金分散,资金部门化导致的不公平问题。
财政投入变成光养人不养事
怎么花钱也成为关注的焦点。俞雪花在调研中发现,有很多资金投入后变成了“养人”而非“养事”,比如有一个养老院有8个工作人员,财政的钱光养这8个人就花得差不多了,花在老人身上的钱就很少了,因此研究支出绩效问题非常关键。她认为,要鼓励事业单位参与到公共服务提供的市场竞争中,不以增加财力开办低效的“大锅饭”来养人。其次直接给低保、五保户医疗补贴,还不如发挥社保“大数”法则作用,为他们缴纳社保费用,纳入社会保险的大系统。
另一方面,她还发现,现在救助体制僵化,贫困人群一旦流动到别的地方就没有人管,服务体系就跟不上。建议财政要建立一个可以流动的底线民生,建立资金随人走的畅通体制。绩效管理和评价情况逐步向社会公开,接受人大代表和公众的评价。
采写:南都记者 郑焕坚 薛冰妮 见习记者 易海军 霍瑶 实习生 罗楠 邢玉超 刁凡超 通讯员任宣 南都漫画:张建辉 南都制图:张许君
1
2
|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