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揭秘烟台博物馆镇馆之宝《古佛图》中的奥秘(图)

2013年09月07日 09:43
来源:水母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揭秘烟台博物馆镇馆之宝:《古佛图》中的奥秘(图)

揭秘烟台博物馆镇馆之宝:《古佛图》中的奥秘(图)

水母网9月7日讯(YMG记者邵壮摄影报道通讯员周霞)在古玩收藏中,瓷器、玉器、字画是最热门的三大类,其中古代字画可以说是门槛最高的类别之一,想要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得到一幅真迹,

 

需要收藏者有极为丰富的知识体系去鉴别真伪,其中的含金量自然不言而喻。一幅宋徽宗的《临唐怀素圣母帖》早在2008年的拍卖价格便突破了10亿人民币,令人叹为观止。

不过,也有很多人不明白,一幅字画为什么这么值钱,不就是一张纸吗?其实,虽然是薄薄的一张纸,但历史、文化、艺术、作者的阅历、历代收藏者的心血都沉淀其中。本期就用烟台市博物馆的一件镇馆之宝,讲述一幅画中浓缩的时光和传奇……

《古佛图》轴上榜理由:这是“扬州八怪”之首、18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画家金农的晚年作品,沉淀了金农坎坷一生的复杂感悟,两侧的“漆书”题跋,字体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此外《古佛图》的传奇经历,也为这卷世间孤品增添了分量。

【还原历史】“八怪之首”的晚年感悟

关于《古佛图》必须从作者金农说起,作为“扬州八怪”之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然而金农的“怪”也让自己的一生颇为坎坷,年轻的时候“岁得千金,亦随手散去”,完全一个不修边幅的书画家风度,三教九流广交朋友,但自己瞧不起的人却只会报以白眼,到了晚年却穷困潦倒,经常不得不靠卖字画为生。

到了乾隆年间,金农已到了古稀之年,艰难的生活经常让他思念年轻时的美好。一天,他挥笔泼墨画了一尊佛祖———身材伟岸,面目安详,双目微闭,两耳垂肩,双手合于胸前,一臂坦露。金农以画寄托心愿,昭示着佛祖能给芸芸众生带来福音。画完后,金农在佛的两旁,用其古朴浑厚的书法题有两排楷书落款,右边文曰:“十五年前为暖鹑居士写金刚经卷,刻之枣木,精装千本,善施天下名胜禅林……今又画佛,画菩萨、画罗汉,将俟世之信心,敬俸者锓摹上石,一如写经之流传云。七十四双机郡金农记。”左边又题写《古佛颂》,长达百余字。

后来,这幅《古佛图》就流传到了潍坊十笏园。十笏园是中国北方袖珍式园林建筑,始建于明代,原是明朝嘉靖年间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被潍县首富丁善宝以重金购得,从此称作“丁家花园”。

世事变迁,《古佛图》后来进入了黄县“丁百万”家族。“丁百万”家族非常传奇,鼎盛时,其豪华建筑覆盖大半个黄县城,达三千余间。丁氏家族系当铺世家,世代重视读书、做官、经商,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官、商、儒三者做到有机结合,因而长盛不衰。据记载,丁氏家族的当铺、钱庄遍及全国11个省市,资产相传等于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成为山东首富,因此绰号“丁百万”。由于丁氏家族以开当铺为主,因此也搜进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古玩,其中一件便是金农的《古佛图》。

【传奇故事】差点被当作“柴火”烧掉

1947年,胶东地区进行土改,打土豪、分田地,黄县“丁百万”家族自然也难以幸免。丁家主人跑了,很多没来得及带走的财产就被老百姓分了。

话说丁家有一个姓林的长工,是黄县城西松岚村人。主人跑了、财产被分了之后,他没法继续干长工了,于是就回了家。回家之后老婆质问他:“别人都分了东西,你怎么空手回来了?”老林说,“平日里主人对我挺厚道,不好意思拿他家的东西。”老婆说,“你这个傻瓜,你不拿,不是照样被别人拿吗?”老林一想,老婆说得也对,这是大势所趋,不拿白不拿,于是就赶了回去。回去一看,屋里的东西,能拿的都被拿走了,找了一圈,只在院子里发现了两捆字画,可能是主人走得着急没来得及拿,也可能是别人在分财产的时候不屑拿,老林就顺手把它们拿回了家。

回家之后,老婆又把他埋怨了一通:“你拿个家具还能有点用,就是拿个瓢子还能盛个粮食什么的。瞧你拿的这两捆什么东西,烧火都用不上!”老林一看,字画都是装裱过,的确不适合烧火,就顺手把它们丢到了自己家的阁楼上。这一放,就是十几年。

1963年,烟台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到此来征收文物,村民都很好奇,老林听说之后也来看热闹。“这些东西,我家也有两捆,你们还要吗?”一个普通农民家里怎么会有这种东西?当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听后,虽然心里半信半疑的,但他还是跟着去了老林家。到了家,老林从阁楼上拿下了两捆布满灰尘的字画,打开一看,的确有不少好东西,于是就跟老林说先拿回烟台鉴定一下。老林很豪爽,说:“国家需要,拿走就行,不用给钱,放着反正也没用。”

工作人员把东西带回烟台后,对两捆字画进行了仔细鉴定,发现总共70多幅字画中,有53幅都是比较有价值的,其中就有金农《古佛图》这件珍品。虽是稀世珍品,但国家也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特申请了1800元财政经费。老林拿到1800元钱,非常感动,“真没想到,两捆柴火值这么多钱,公家办事就是不坑人!”那个时候,农民辛苦一年也赚不到几块钱,在农村,30多块钱就能盖间房子,1800元可是一笔不折不扣的“巨款”。消息传开,村民们都很感动,觉得人民政府办事“还真靠谱”。

就这样,差点被当做“柴火”烧掉的珍贵《古佛图》终于到了博物馆。

【专家鉴定】以画养性神幻意境

鉴宝人:市博物馆藏品管理部主任李华杰

“金农的画题材广泛,花卉、山水、人物等,其佛教题材的画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市博物馆藏的《古佛图》轴,便是其中之代表作。”李华杰说,“这幅《古佛图》画纵117厘米,横47厘米,图中佛像用笔古拙奇幻,衣服的皱褶用其多变的书法线条写出,尽管那些线条看去有粗服乱头之感,却有种升腾动荡的神幻意境。繁而不乱,雄浑刚健,犹如荒原劲草,表现出佛家之精神内涵。而书体楷中兼隶,即金农首创的‘漆书’,其风格独绝。书画和谐,使佛像更为突出。”

李华杰告诉记者,金农年方五十开始学画,由于学问渊博,浏览名迹众多,又有深厚书法功底,终成一代名家。金农留世的画作很少,这幅《古佛图》将书法技法融入绘画之中,是一幅用传统笔墨“写”出来的绘画作品,是金农的代表作,画中运用“游丝描”、“金错刀”等技法,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画面两侧金农独创的漆书题跋,字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与画相得益彰,实为稀世珍品。

【同类文物】绝世孤品另一件在天津

上世纪60年代初,著名文物鉴赏家张伯驹先生到烟台,在原烟台地区博物馆见到这幅作品,大为震惊,这幅画是他寻找了40多年,以为早已流失海外,没想到完好地收藏在烟台,真是万幸!至此之后,不少文物鉴赏家和著名书画家慕名纷纷到烟台欣赏此画。叶剑英元帅当年到烟台时,亦曾兴奋地观赏了这幅被国家书画鉴定组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的传世佳作。就是这样的一件孤品,能与其媲美的文物并不多,据悉,天津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类似的金农《设色佛像图》,画轴纵133厘米,横62.5厘米,立轴,纸本设。画中立有一尊佛祖,也双手合于胸前,身穿朱红色袈裟,佛像周身的衣纹采用枯笔折绝画法,确一佳作。

【宝贝知识】首创“漆书”独一无二

讲师:烟台市文物店经理王传辉

《古佛图》上的佛惟妙惟肖,而两边的题字更是让人拍案叫绝,这正是金农首创的“漆书”,是一种特殊的用笔用墨方法。“金农墨浓厚似漆,写出的字凸出于纸面。所用的毛笔,行笔只折不转,像刷子刷漆一样。这种方法写出的字看起来粗俗简单,无章法可言,其实是大处着眼,有磅礴的气韵。”

王传辉告诉记者,金农书法造诣在“扬州八怪”中是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他的隶书早年是“墨守汉人绳墨”,其笔划未送到而收锋,结构严密,具有朴素简洁风格,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古佛图》中其“写经雕版”式的楷书,似乎与民间书法一脉相通,没有轻重的线条变化和圆润的转折用笔,也没有提顿中的波挑,以均匀的线条和方硬的转折,书写出类似单线体美术字的书体,却又具有器形文字般的古茂,其书法的启迪意义非常深远。

【市场评估】“八怪”美誉万金难求

评估人:烟台民间玉器收藏家孙麟呈

金农等人戴上“八怪”的桂冠后,既为社会所认可,又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传扬。这除了艺术风格的原因之外,其中也包含着个性行为、思维方式、处世观念等多种异于常情的因素。也正是金农深厚的学养和清高的品性,使得他在后世名气越来越大,在“西泠印社2009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金农的《花果册》以3976万元的价格创下西泠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责任编辑:侯欣元] 标签:古佛图 博物馆 烟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