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个人信息使用不当 百度新浪腾讯被上海消保委约谈
原标题:三家企业被上海市消保委约谈
【消保委】
涉及用户隐私 企业应更坦白
根据消费者投诉,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近日公开约谈了百度、新浪、腾讯3家企业,就其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中的一些不合理现象提出交涉,并就加强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规范服务商对个人信息收集、存储及使用提出要求。
上海市消保委法研部负责人范强说,我们希望互联网企业在可能牵涉到用户隐私问题的项目上坦白一些,用户的哪些信息是必须收集的、这些信息用来干什么、可能会上传哪些信息等,在服务协议中都能够一一写明,让用户有知情权。也可以把用户的敏感信息采集作为附加功能,让消费者有一个选择权。
范强还指出,由于这三大公司均与大量第三方企业合作,牵涉第三方调用信息,但他们往往以一条“如第三方同意承担与公司同等的保护用户隐私的责任,公司有权将用户注册资料提供给第三方”的简单声明为自己免责,其实这种免责声明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如果第三方企业泄露了隐私,信息提供者完全也应该负担相应的责任。
“希望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行业主导者形成共识,通过制定公约、行业标准等方式,建立起个人隐私保护的游戏规则,合理合法地使用可能牵涉到的用户个人隐私。”范强介绍,在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草案)中,已经加入了“隐私权”条款,要求“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消费者】
使用手机软件隐私可能泄露
一些消费者表示,目前各种手机应用软件可能涉及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情况有:
首先是手机号码、通讯录的泄露。一旦使用手机号注册微信,用户手机号就被软件提供企业掌握,并且在默认设置中可以通过手机号搜索到用户。即使不用手机注册,一些用户也表示,自己的手机号会莫名其妙地与账户关联起来。还有不少用户为了方便添加熟人,允许微信访问自己的通讯录,但通讯录会不会被第三方企业看到,也是不得而知。
除了手机号码、通讯录被“访问”,最为普遍的还是个人位置信息的泄露。目前,微博、微信都具有定位功能,往往只要看看微博、查查微信就能掌握个人的行踪,甚至连经纬度都一清二楚。这样的精准定位,也让不少用户觉得“不太放心”。
在这些明显的隐私泄露之外,消费倾向也是重要的泄露信息。如果用户平时在搜索中,或者在微博、微信中透露出某种兴趣爱好,这些信息往往被一些商家关注,随后向该用户推销各种相关产品,或是发布各种精准广告。
现存的手机客户端缺少隐私条款,对于消费者没有一个明确的告知。对于一些软件需要获取信息,消费者也往往为了省事儿选择同意,不明白哪些信息是真正需要获取的,哪些是完全不需要的,没有一笔明白账,隐私也就这样被泄露。
【被约谈企业】
承认相关指责承诺修改条款
记者从上海市消保委了解到,3家被约谈企业对于超范围读取用户信息的指责都没有进行反驳,在消保委提出企业今后在收集和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中应如何强化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具体建议时,也都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新浪和腾讯表示会和公司的法律部门商讨,尽快修改相关条款,而百度则迅速就相关问题给予了书面回复。
百度郑重承诺,为避免用户不必要的担心,百度将仅收集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时技术上所必需的个人信息。服务器处理的信息属于提供服务的基本技术要求,例如使用地图搜索需要读取用户位置信息等。
百度表示,今年8月1日已发布了最新版本的《隐私权保护声明》,该声明同样也适用于移动终端,百度将充分尊重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百度还表示愿意在线上协议的规范性上做出表率,将于近期对移动终端搜索软件进行升级,将包含最新版本隐私保护内容的《用户服务协议》置于移动终端搜索软件首次启动时的提示页面或引导页面,以明示消费者;在《用户服务协议》更新版本时,对最新版本进行提示。
百度说,根据产品升级计划,上述调整计划的部分工作将于近期完成,部分工作预计在10月份之后的版本中完成。
【律师】
保护个人信息法律尚存空白
上海市三石律师事务所庄毅雄律师说,国内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信息保护的相关法规,应该说尚在立法状态。目前可以适用的只有“侵权责任法”,但其中相关的法条只是说侵犯隐私造成后果要承担责任,但是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处罚,这样的条款却没有。这因此成了法律上的空白点。
庄毅雄说,许多APP软件供应商或服务商超越所需要的范围来读取手机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
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在下载软件时为了确保功能完善,当供应商或服务商要求很多授权的时候,一般都会同意。
至于什么算隐私或者说重要的隐私,每个人的感受也不相同。庄律师说:“对我来说,我的手机号码、朋友讯息、所在位置、短消息都是重要隐私。比如用短消息发送的银行账户,万一哪个软件不道德或者因为过失泄露了你的短信信息,这个银行信息就可能不安全了。”
类似银行账户被盗取这种损失还是可以界定的。其他信息,比如手机号码被泄露从而接到无数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很可能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损失。这种隐性的损失无法量化,而现行法律中一般都是以实际损失来定量受害者可以获得的赔偿,在这种状况下的处罚就没有可操作性了。
庄律师坦陈,当前对于软件供应商或服务商的这些做法,没有一个部门来判断合理不合理,合法不合法,或许最能寄望的还是行业的自律和规范。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