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炉:4500个问题九成是新的

2013年08月14日 14:28
来源:长江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新版《十万个为什么》出炉:九成问题是新的

时隔14年,承载着几代国人记忆的著名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推出第六个版本。昨日,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召开座谈会,宣布115位院士、700余位科学家花费2年时间打造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正式出炉,书里4500个问题,九成都是新的。

1961年,当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第一版《十万个为什么》时,他的读者并不仅是孩子。那个时候,懵懂少年或是耄耋老人都对这套丛书热爱有加——信息闭塞的时代,有什么能比这些丰富而真实的科学读物更受欢迎呢?许多人对这套书的记忆并不是科学知识本身,而是洞开科学之窗后的那份惊喜、快乐和满足。至今,该书先后出版发行5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中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第一品牌。

2011年,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斥资数百万元启动创作《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此时,除了科学日新月异,中国读者的阅读口味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除了“为什么”这一提问方式没有改变,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与以往的版本已经有了很大改变。据介绍,共计18册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里,有4500个问题,都是由出版社以调查问卷和网络征集相结合的方式,从3万份儿童回答中筛选得到的。全书为16开本全彩色图文本,分18卷,共收录7000余幅图片、600余万字,既提供完整的基础知识体系,也展现全球新科技和文明,聚焦各个学科领域的前沿发现。

在调查中,编辑们发现当今的小读者,已经不再对“为什么汽水有气泡”等问题感兴趣,而是关心身边和当下的生活——三聚氰胺是不是有毒?地震能不能预测?有关食品安全、灾难避险等切身问题。对宇宙、天体、恐龙、人体的来龙去脉,小朋友也有太多好奇。

面对不一样的读者,也产生了完全不同的作者。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编撰阵容空前强大,编委会里共有115个院士参与策划、写作、编辑等工作;此外,700多名参与丛书编撰的科技工作者大部分工作在科研一线,他们中还有许多来自科学松鼠会这样的民间科普组织。而对于这些作者的挑选标准是:“既在科研一线,又能将答案说得深入浅出”。

与以往版本不同,新版里有很多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表示:“科学知识的积累不是‘十万’应该承担的任务。读书的人,都是被问题后面那个你完全不了解的科学世界所吸引。”

“小朋友们往往能提出科学前沿的东西,年纪越大越不会提问。”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洪星范说。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征集问题的过程中,他发现发往中学的问卷往往没收到很好的回应,“每天有无尽的卷子要做,孩子们可能在成长的过程中迅速失去和科学玩耍的兴趣”。

为了调动这些正在丧失提问能力的孩子的积极性,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留了一手——有相当多的问题没有给出标准答案。

对于这种做法,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孙正凡很赞同。除了图书编辑以外,他还有一个身份——科学松鼠会的成员“老孙”,他也参与了新版《十万个为什么》的编写。“科学不等于正确,科学是可以被证伪的”,这位天体物理学博士说,“只有打破对科学宗教般的虔诚,才能激发人们去思考。”

在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中,“老孙”就认了一回错。据他透露,对于地震是否能预测的问题,他最初是一口咬定地震可以预测,后来却又推翻了。这样的事,在以前版本的编写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一般有争议的话题不收,怕误导读者”。

虽然“不给标答”,但并不代表作者们的几百字回答来得很轻易。科学家们被要求尽量少用专业术语和科学公式,而要让回答变得平易近人,每个回答必须在500-2000字内说清。

面对孩子们提问“地球上的水来自哪里”,长江学者黄寰教授用600字提炼出了三种最新的学说,而这600字是他花1周时间翻阅国内外几十篇最新学术文献后得来的;为了回答有关花的授粉和繁殖等问题,科学松鼠会成员、中科院植物所博士后史军至少参阅了20多部国内外学术专著。

洪星范并不担心是否每个“为什么”都能吸引到小读者,因为他曾经对大家阅读《十万个为什么》的习惯进行调查,发现很少有人把整套丛书从头读到尾的,更多的人是在目录里找到感兴趣的话题,然后读下去。(记者 欧阳春艳)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问题 十万个 新版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