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逾七成中国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2013年08月07日 11:02
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中国进入智力回流期逾七成留学人员学成后回国发展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潘莹):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超过七成的留学人员选择学成后回国发展。同时,中国迎来留学回国热潮,去年留学回国人员数量比上年增长近五成,而今年还将进一步增长,中国正从“智力流失期”过渡到“智力回流期”。

今年26岁的孙玥是英国一所大学的管理硕士,去年毕业后他选择回国发展。如今,他和朋友一起经营着一家名为“黄太极”的传统美食店,这家售卖煎饼果子的小店最近还获得了一笔风投资金。

谈起海归创业售卖煎饼果子的原因,小孙有自己的梦想:“我加入这个团队是有期望和期待的,希望能把传统美食做到上市,希望能开到全国每个城市,也许明年就能开到纽约的时代广场。”

从1978年至2012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64万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生源国。在这些留学人员中,七成以上都选择回国发展。如今,像小孙一样选择回国发展的海归正越来越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公布的数字显示,2012年与2011年相比,留学回国人员增加8.67万人,增长了46%。

海外留学生回国潮,被认为是中国正从此前的“智力流失期”过渡到“智力回流期”。教育研究专家高宇航先生认为,智力回流的因素是多方面的。“2009到2010年期间,有一个出国留学的上升期,然后现在过了三年以后,赶上毕业的高峰期,这样毕业生的数量增多。同时,国际上整个金融经济的发展状况,就业情况也不很理想,难度确实比较大。另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中国发展的状况和势头在全世界看来在前面,现在回来还是机会,从长远来说,回来晚可能赶不上机会。”

但与此同时,今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达699万,比2012年多19万,创历史新高。然而,招聘岗位数约为900万个,比往年下降15%。这一涨一落使得2013年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年”。

那么,“最难就业年”遇上“最大回国潮”,海归会不会变成海待,成为留学回国人员的普遍顾虑。从英国留学回国的李婷是传媒学硕士。对她来说,找工作并不轻松,在面试了十多次之后,她最终成为一家杂志社的员工。“优势和压力应该都有,现在的媒体,留学人员可能英语水平更好一些,但压力就是如果工作不好,别人就会说还是海归呢,对你有看法。总体来说是优势和压力都有。”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统计显示,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都更倾向于选择国有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在今年这个史上最艰难的就业年,海归的就业形势究竟如何?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齐默介绍了这样的一组数据。“我们的数据统计来看,1-7月,7891人在我们这办理了就业落户和派遣手续,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

这组数据一方面说明了留学归国人员数量的增长,使基数变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海归的就业形势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悲观。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巩万分析说,海归究竟好不好找工作,关键还是看是什么样的海归。“留学人员回国有三种情况,高层人才,博士,我们没有发现任何障碍,而且是非常抢手的。第二个是一般性人才,获得硕士学位,应该说没有大的困难,但就业是比较容易的,但他们遇到的期望值和现在的社会现实的区别。我们的数字显示,即使在北京就业,高等院校大国企和跨国企业,只占回国人员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三都是在中小企业。第三类人员,是在国外学了大专或者本科课程,回国就业和国内的毕业生处于同一起跑线。”

今后,留学回国人员增多将成为一个长期的趋势。而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发布的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称,智力回流的人员主要为在境外学习一年期硕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而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巩万说,要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必须从政策和行政层面,做更多的准备。“政策层面,我们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措施,用人单位,尤其是基层要有针对这些人才的吸引政策,光靠国家政策是不够的,每一个层面都要有专门的政策和措施。第二,行政障碍要进一步消除,比如户籍障碍,身份障碍,这方面恐怕要做进一步的工作。”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留学人员 回国 七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