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者禁忌盘点:记者拍区长低头闭眼照致被辞退
原标题:镜头里讲政治
沈念祖
8月1日,两个关于“微笑官员”的报道,将被拍摄的官员推向风口浪尖。两个官员一个在湖北,一个在四川,却都因为在民众危难时刻面露笑意而引发争议。近期,官员“微笑”照、官员“打伞”照和官员戴表照一样火热。“拍新闻照片难,给官员拍照片更难。”这是拥有十多年为官员拍照经验的摄影记者高一鸣的感叹。高一鸣是福建省某地级市党报的摄影部主任,在他看来,拍好官员照片没有技巧,关键在于要讲政治。“从拍摄到审核刊发摄影记者都是战战兢兢,稍不留神就可能出政治事故。”去年离开江西某党报摄影记者岗位转行做都市报文字记者的李文斌说。
只有领导的肯定,才是摄影记者的定心丸。如果有人告诉李文斌他拍的照片书记很喜欢,他一定会记下拍摄角度。“专门跟一个官员的摄影记者能准确记住从哪个角度拍这个官员最好看。”李文斌解释。
总之,如何“讲政治”,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领导风格,需要摄影记者不断揣摩总结。
镜头里的政治学
地市级党报摄影记者,一般以拍摄市委书记和市长为主,有时也要拍人大常委会主任、政协主席或者市委常委。高一鸣介绍,一般来说,报社都会派最可靠的摄影记者去为领导拍照。如果是给市委书记拍照,会派一个专职摄影师和一个机动替补摄影师。
每一届新领导班子上任,党报都会发给所有记者一份排名。摄影记者不但要记住官员的名字,还要认清楚每一张脸。“里面哪位领导是位置最高的,要以他为中心,多拍些,抓重点。切记不可拍了一堆人而没有重点。”高一鸣说。
给官员拍照,最经常的场景是会议。肇庆市公安局宣传科的彭家祥总结出一套经验:“最重要把会议的主要参会者和领导拍摄好,如果把主要领导拍砸了,整个会议的拍摄也会变得黯然失色。”
给官员拍照容不容易,要看这个官员的级别高低和对个人形象的重视程度。“级别越高的领导,拍摄要求越高。本身形象差的领导,拍摄难度会增大。人越多难度越大,一张合格的领导合影几乎需要百里挑一。”高一鸣说。
一些官员异地任职后,新任的专职摄影记者会特意去趟该官员此前任职的地方,向前任摄影师请教官员喜好的拍照角度。
各地要求有一些差异,总的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官员更加注重拍照,要求也更细致。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云南省、江西省、湖南省等省份为官员拍照的摄影记者,他们都表示,只要是领导表情自然,不俯拍成“低头认罪照”、突出主要领导人就好了。但是福建、浙江、山西等省份则有更精细的要求。
山西吕梁市人民广播电台杨晓东曾在《吕梁日报》上撰文介绍,副厅级以上领导要有单人特写镜头。在拍领导视察照片时,应该尽量多拍摄体现领导工作认真、作风务实的镜头,注意抓住领导看图纸、看产品等精彩瞬间;必须拍摄到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交谈、沟通、做指示时的生动场面。用画面语言体现好领导作风,塑造好领导形象。拍摄市领导参加的活动,一定要注意突出市领导的镜头,切不可只注意拍当地陪同的领导,喧宾夺主。
在政治摄影中,有一张经典的握手照,就是时任新华社记者的杜修贤拍摄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握手的那张照片。在当时环境下,要不偏不倚地处理好对美关系,难度很大。周恩来曾私下叮嘱过杜修贤,一定要拍出有美国人主动前来拜访味道的照片出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不被“四人帮”抓住“倒向美帝国主义”的政治把柄。于是,在这张堪称经典的历史照片中,周恩来有些往后仰,而尼克松身体稍微向前倾,呈现主动姿态。
在当下,省市官员握手也是会见类新闻的标志性镜头。“处理好主客关系十分重要。要保证以我方领导人为中心,我方领导人始终面向镜头,依次与客人握手。”李文斌说。
遇到拍摄合影,则一定要提醒官员整理发型、领带之类。“有时候要自己上前动手帮领导整理好,就像照相馆师傅一样。其他场景,可跟领导简短沟通,给他设置一个情景,然后迅速抓拍。一些有主见的官员会拒绝摆拍的建议,另外一些官员则会按自己的想法来做,让你抓拍。”高一鸣介绍说。
此外,拍照频率也有讲究:拍太少,领导觉得你不勤快工作。拍太多,又会怕影响领导的心情。
拍照禁忌:避开烟表酒
当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聚焦在官员的皮带、手表,眼镜和香烟上时,一些官员开始主动“低调”。
江苏卫视主持人金思辰就曾在微博中爆料,某节目录制现场,请来一位领导做嘉宾。刚说准备开始,领导突然叫停,然后走到一旁,默默摘下手表,穿上外套,系上扣子,挡住皮带,照照镜子,这才放心地回到场上。
高一鸣介绍,现在官员让别人打伞的照片几乎都不外传发表,而官员自己打伞的照片则尽量选用。
事实上,一切可能涉及负面的照片都是官员的忌讳。比如抽烟、吃饭、喝酒、迷信(上庙烧香)之类。“有些领导喜欢抽烟,他一拿出烟,我们就眼神示意所有人都回避,不再拍。”
有网友在微博上给官员列出“出镜须知”:不开名车、名牌服装撕掉商标、名烟装在普通烟盒内、戴普通眼镜、不带“干女儿”随行、保持面无表情等等。
看似戏谑的语句给官员提醒的同时,也成为摄影记者防止自己跌入政治事故陷阱的警示牌。“当官员没有遵守出镜须知时,不拍照,拍了也不能发。”高一鸣说。
拍摄这些忌讳场景的,若是官员熟识的记者,则不会特别干涉,因为彼此信任。若是脸生的记者,秘书就会来制止,先是询问身份,并要求删除照片,严重的会向单位领导告状要求单位“好好教育”。
一些有损官员形象的拍照方式也要避免。比如俯拍、从背后拍摄的情况尽量别出现。“因为从高角度拍摄人物特写,会削弱人物的气势,而拍背影则有要走人的寓意,”李文斌解释,“有时候,仰拍倒是不错的选择,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高大。”此外还要避免领导有小动作的画面,如打哈欠、睡觉、揉眼睛、喝水、吸烟、玩手机等。
相对于摄影,摄像记者则还有对每个领导拍摄时间上的严格限制。《吕梁日报》曾发表过《浅谈市级领导时政新闻拍摄的规范要求》一文,文中介绍,“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控制在10秒左右,副厅级领导控制在7秒左右,主要领导人要求有正面、左右侧面、讲话和不讲话时的特写。在拍摄主要领导时,应避免在有损领导形象的角度拍摄,不需要单独给镜头的领导,可以两个或多个人分切或横摇,控制在10秒左右;听众一般不出单独镜头,有在认真记录的听众可以出特写。”
官员照片要见报发表的,除了报社领导一起审查把关外,还要连同见报文字说明一起,发给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审批,有时候是领导本人亲自选定。高一鸣有时会羡慕都市报的记者,“还是都市报好,基本不用审都能发。”
不过并非所有省份都那么严格,江西、云南等省份地级市党报则表示,程序没有那么复杂,只要报社审核即可。
镜头中的危与机
尽管重重审核,但是政治事故依旧很难避免。
官员开会、视察、合影通常按级别排序。领导人数为奇数时,通常是一把手站中间,二把手站其左边,三把手站其右,依次类推。若领导人数为偶数,则以一、二把手为中心,三把手站一把手左边,四把手站在二把手的右边。如果有人缺席,则容易左右站错位。“总之,左右怎么排位,都要像秘书那样心里有底。否则拍完发现错了,一般不可能补拍。若是审查中没发现问题而见报了,那就是政治事故。”高一鸣说。
再谨小慎微,也会有一些摄影记者因为政治事故丢了饭碗。
2008年1月10日北京的《通州时讯》第二版刊登了一张邓乃平区长代表区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的图片,这张照片中,区长“低着头,闭着眼”,被有关方面解读为“难道照片想告诉读者,通州区去年的工作没做好,区长在低头认罪?”随后摄影记者王力利被辞退。
摄影记者有时会因底气不足,不敢调配领导或者其他原因而拍不到合格的照片。这时怎么办呢?一些摄影记者就剑走偏锋,采取PS之类的小门道,以期过关。
四川会理县曾经爆出“悬浮官员”(把官员在其他场景下拍摄的照片,放到当下新闻场景中)的照片。该县的宣传部部门工作人员解释,当天没有专业的摄影人员跟去,拍出来的相片光线不好,网站工作人员就自作主张PS了。
李文斌解释,因为图文要配套,主要领导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是一定要的,如果没有就得补拍。否则图注上就得解释为什么有一个领导不在。而外媒经常通过看党报、地方新闻联播观察人事变动。图片上少了一个领导,可能就会被多种解释。“大全景里一个也不能少。”
2011年山西寿阳县的县领导的悬浮照片,就是当时摄影记者认为“县里的主要领导应该出现在同一张画面里。”
李文斌表示能够理解,因为如果什么都不做,把不够好的片子直接拿去上网见报,很有可能会“吃不了兜着走”,甚至可能被追责。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党报的记者什么都拍不了,也有党报创新的案例在。
同样是在王力利被辞退的2008年,《南方日报》头版刊登两会期间,时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全国“两会”期间在广东代表团仰天长笑的一张照片。事后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特别夸奖了这张照片:“作为一个人,他有喜怒哀乐,不都是做首席大法官时严肃的面孔;这张照片的构图特别好,上面空间留得很大,肖扬的笑容和空间契合得非常好;报纸敢这样发这种照片,是解放思想的表现!”
在生命安全面前,因为政治事故丢工作则显得微不足道了。高一鸣回忆自己遇到过一个摄影记者,为了拍市领导,下楼梯时不慎摔倒,尾椎骨伤得不轻。还有一个电视台的摄像实习生,拍领导到工厂调研,他一边拍一边后退,结果掉进了一个盛满化学品的池子,最后抢救无效死亡。
也有少部分名利双收的摄影者,他们不光为官员拍照,还为官员和商人拍合照,并将这些照片高价卖给商人。这些照片的要诀在于,如何让官员与商人显得很亲密。在全国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企业家自带摄影师,为自己和官员拍照。没有摄影师的企业家也会向摄影记者讨要与一方要员的合影。这种照片通常会被放在企业老总的办公室里、企业宣传画册上、乃至商人的自传上。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