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基层生活:前三四个月无所事事
原标题:选调生的草木年华
本刊记者 付倩倩
一个普通的周末,在安徽省北部一个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街道办里,工作人员陈明在为即将举办的迎七一活动做着准备工作,这个双休日他都在加班。
同一天,家在合肥的齐欣踏上了回工作地宣城的归途。对她而言,从合肥到宣城往返8个小时的车程,似乎成了每个周末的固定组成部分。
2012年,一本名为《选调生——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力量》的书出版,作者肖桂国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一年,对于陈明和齐欣而言,也是人生中的重要时刻。硕士毕业的陈明通过了省委组织部的选拔,加入到选调生的队伍,而作为2010级选调生,齐欣的基层工作生涯到了2年的节点。
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部、选调、基层、培养锻炼、公务员、后备干部人选,肖桂国在书中总结了解读选调生的8个关键词。
用一种更为诗意的表达就是,这样一群经过精挑细选的“优质种子”,将在最接近泥土的地方度过自己的草木年华。
“蘑菇期”
陈明至今还对那一段初来乍到的时光刻骨铭心。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红砖房里,斑驳的桌角和掉漆的椅背记录着时光的流逝,唯一透露着现代化气息的是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对于基层艰苦的条件,陈明有着充分的思想准备,让他备感难熬的,其实是那种“无所事事”的状态。一颗红心,满腔热血,想在基层施展手脚的理想真正到了地方却发现,全然没有出力的点。
“大概坐了三四个月的‘冷板凳’,”陈明说,“一方面刚到下面,确实没有什么具体的工作分配给我们,另一方面,领导可能会觉得选调生就是下来‘镀金’的,终究会飞走。”
刚刚分配到基层的选调生,往往都有这样一段“无所事事”的时光。一位选调生在日记里将其称之为痛苦的“蘑菇期”,这段时间不会有具体的分工,常常在不是很重要的岗位上,做着打杂跑腿的工作,同时还要忍受种种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应。
齐欣面临的困难要更多一些。她告诉记者,省委组织部对选调生分配有一条基本原则是回生源地,但从小在合肥长大的她却遇到例外,被分到皖南地区,人地两生带来的孤单感瞬间席卷而来。与此同时,单位里最小的同事与自己也有十岁的年龄差,这为齐欣的融入又设了一道坎。
对于异地任职的选调生而言,语言关往往是拦在面前的一大障碍。毫无疑问,沟通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在选调生们任职的基层乡镇,普通话显然不是通用语言。“因听不懂方言,主任不敢给我安排值班;因听不懂方言,领导们从不敢在电话里跟我说重要事情;因听不懂方言,在一次临时替人值班时把一个上面单位的人惹烦了,他觉得反复说了很多次,我这个人怎么还是听不懂他说什么,觉得我在拿他开玩笑。”一位选调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对于语言不通的困扰深有体会。
肖桂国的跨度就更大了,这位出生于湖南农村的小伙子抱着“做干部比较体面”的朴素念头,来到广西梧州市苍梧县沙头镇。安排给他的宿舍是土砖房,屋顶漏雨,屋角鼠窜。最让肖桂国产生心理落差的倒不是这些物质条件,而是毕业于工商管理专业的他发现,大学所学与农村的实际缺乏结合点。文印室一度成为肖桂国在基层的主战场,很多时候他一天的工作就是打字、复印。
孤单、隔阂、落差,这些都可能出现在选调生最初的基层生活中。然而,这个与土地最近的距离往往也可以为选调生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
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部、选调、基层、培养锻炼、公务员、后备干部人选,肖桂国在书中总结了解读选调生的8个关键词。图为2013年2月23日,大学选调生乐思雨(右红衣者)和大学生村官何密(中)在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五保家园为五保老人们盛舀汤圆。
站在泥土里
优秀、高校毕业生、组织部、选调、基层、培养锻炼、公务员、后备干部人选,肖桂国在书中总结了解读选调生的8个关键词。图为2013年2月23日,大学选调生乐思雨(右红衣者)和大学生村官何密(中)在重庆市大足区棠香街道和平村五保家园为五保老人们盛舀汤圆。
来到宣城的第二年夏天,齐欣和单位的同事一起,在烈日下走遍了所负责区域大大小小400多家企业,每家企业走访了两次,算下来就是800趟。这一次经历让齐欣很是难忘,虽然酷暑难耐,但正是这样一次接地气、全方位的调研,让她得以站在离企业、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观察。“如果不在基层工作一段时间,有些事情就永远不会懂。”
除了百姓的疾苦,这个独特的视角还让选调生读懂了基层干部的不易。“作为政府机关的神经末梢,乡镇街道是一切政策的具体落实者和直接操办者。”这是陈明对于基层单位的精准总结,也是他一年选调生工作中最真切的体会。招商引资、文明创建、计划生育、上访维稳,“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用来形容基层工作再贴切不过了。
陈明告诉《决策》,他所在的街道办,党委委员无周末,工作人员随叫随到,工作状态基本是“白加黑”、“5+2”。有几次他跟随领导到达拆迁现场感触特别深。以前,提到拆迁总是条件反射似地联系到暴力、强制等字眼,但是真正到了基层,才发现有些时候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也很无奈,“他们往往只有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的权力,有些事情只有设身处地才能做出更加客观公正的判断。”
当然,受过高等教育的选调生也为基层带来了缕缕清风,用自身微薄的力量翻动着基层的土壤。
一位网名叫做依林小河的选调生就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开始分在乡镇党政办的她没有太多的工作可以做,于是她利用党政办上传下达的枢纽地位和便利条件,把80个县直机关、全镇66个行政村、6个乡镇企业、6个直属站所的办公电话整理打印成表格,给镇领导人手一份。后来偶然有一次,镇长叫她一起到下面的村里看看,走在村边公路上,镇长想查查村干部的电话,她一口报出了号码,镇长很惊讶,结果当天走了6个村,每个村子的号码她都准确无误的报出来了。回去的路上,她建议把今天了解的蔬菜种植情况写个信息报给县委办公室,经过一晚上三易其稿,次日交上的材料,镇长非常满意,后来乡镇的材料工作基本上都交给她来做了。
纸质材料电子化、用PPT作报告、创办政府博客、推动信息公开,行走在泥土里的年轻选调生,看到了最真实的百姓生活,也为基层工作方式带来了新鲜变化,收获了最宝贵的财富。正如作为前辈的依林小河对选调生们所说的那样,“当别人为幸福的生活所陶醉时,清贫的、茫然的学弟、学妹们,你该庆幸,因为别人获得了当前的物质丰富,而你在这段时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努力,学会了珍惜自己,学会了尊重未来。”
被质疑的拔节生长
80后选调生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年轻往往是一种资本,但有的时候也是一个令人生疑的敏感词。
“毕业三年升副处”,扬州市团市委副书记袁慧中出生于1983年,被网友戏称为“火箭神女”。1985年出生的徐韬,5年7换岗,工作10个月被提拔为副科,并于去年12月当选湘潭县副县长。在此之前的2008年3月,作为80后的张辉担任共青团山东省委副书记,他用了5年零8个月的时间,成为一名副厅级干部。
在他们的背后,“选调生”这个共同的身份为破格提拔提供了依据。社会质疑的焦点在于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为什么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节节高升,他们是不是有背景?选拔过程是否有失公允?在社会普遍弥漫着不了解、不信任情绪里,选调生成了某种职场便捷通道的代名词。
相较于已被社会所熟知的一般公务员群体,选调生还是一个略显陌生的词汇,而近年来媒体上频频曝光的火箭提拔,又将他们推向了风口浪尖。
说到创办选调生博客和自费出书的动机,肖桂国表示,希望能让局外人更加客观地认识选调生,也希望面临机会的大学生能更加清醒地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目前在中共广西区委党校从事会计工作的肖桂国,申报了一个关于选调生的研究课题,想为这项制度梳理出更加充分的理论依据。他说:“80后的选调生队伍,年轻、有学历是共同的特质,他们是未来高素质执政者的活水源头。但是应该辩证地看待所谓的选调生破格提拔,毕竟很大一部分的选调生还默默地在基层‘熬日子’,做着自己接地气的工作,环境比较艰苦,破格选拔的关键在于公平公正。”
毫无疑问,更多的选调生在等待机会。说到未来的规划,齐欣的愿望是能够尽早考回合肥,与家人团聚。这位完婚不久的女孩从恋爱时就过着牛郎织女般的两地分居生活。
一般而言,2年对于选调生来说是一个关键点。按照选调生制度规定,选调生工作两三年后,组织部门会对选调生进行一次考核或考察,提出使用意见和建议,选调生也会面临一些新的选择机会。但是,有些地方针对选调生出台的一些限制性政策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地区3年内不准选调生参加任何公务员考试和全日制学习、5年内不准选调生离开本地。政策的差异性和不连贯性,为选调生进一步发展增添了些许不确定。
肖桂国告诉《决策》:“选调生离不开组织培养,组织所发挥的宏观作用无可比拟,但也少不了自我成长。”作为广西区委组织部2003届选调生,肖桂国计划组织一个“选调十年”的纪念活动。他希望更多的选调生能聚集到一起,开展团队学习,他甚至想到创办一份选调生刊物,让这支年轻的队伍有一个可以交流成长的公共平台。
有人说,选调生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一群人,梦想着“主政一方,造福百姓”;也有人说,选调生是“飞鸽牌”,在基层待不了多久,有朝一日飞向远方。但在陈明看来,“选调生就是一种职业”,这种职业接近基层,也许会给落脚的这方土地带来微不足道的新鲜力量,也许不经意间有机会来敲门,带来破土而出的悸动。“无需将选调生特殊化,选择了选调生就要做好准备,接受它最坏的一面,也接受它最好的一面。”陈明深有感触地说。(文中涉及的部分人物使用了化名)
延伸阅读:
选调生眼中的选调生
我认为选调生要实现两个转变才会走向成功:一是在思想上从镀金向长期干好工作的转变,二是在工作中从空客型向实干型转变。在基层关键是实干,不实干老百姓是看不起的。选调生还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一是要发挥自己在知识、思维上的优势,二是发挥自己起点较高的优势,三是要发挥善于总结、沉淀和提高的优势。
——1986年四川选调生、重庆市石柱县政协副主席秦荣华
我一直称自己是“尾巴人”,就是时时要夹着尾巴做人。因为我们是选调生,大家都用挑剔的眼光看你,因此各方面都要经受住考验。作为年轻干部,不能靠权力树立威信,要靠自己的知识、能力、人品和人格。
——1984年选调生、现任中纪委副书记陈文清
应该给予选调生关心甚至倾斜,让他们有一个施展本领的舞台。但干部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对选调生也不能拔苗助长,防止出现新的不公平。所以,他们进到镇一级班子后,就必须一视同仁,以后的发展全靠个人努力与机遇。
——1983年广东选调生、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刘日知
创造一个适于选调生发展、成长的良好环境,建立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机制尤为重要。一个完整动态的选调生管理系统应当包括档案管理、绩效考核体系、针对性的培养和相应的激励措施等。重选调、轻培养,培养与使用脱节,导致选调生成才周期长、成才率偏低,还无形中延长了选调生的不适应期,这是一种“负成长”。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选调生肖桂国
我们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当初戴着“培养基层后备干部”的灿烂光环走上基层工作岗位,大多数人甚至以为自己担负着“拯救”别人的使命,最后却在冷清的乡下干着重复枯燥的工作。“夕阳无限好,人在写材料;举头望明月,低头写材料;少壮不努力,老大写材料。”这是基层工作真实的反映,又或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基层生活。
——四川省2011年选调生毛冬梅
声音
一项干部工作制度实行了23年,历史条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现在仍然实行,它肯定具有内在生命力的东西,它符合干部队伍建设的规律,体现着队伍建设的趋势。从整体上来看,从一个比较长的历史过程来看,选调生在干部队伍建设中确实具有历史性意义:是党政机关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组织基础,是高素质领导干部和人才的重要来源。
——2006年8月,时任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
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力争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使他们能够走上县级党政领导岗位,改变党政领导干部的年龄结构和文化层次,培养起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这是党的干部路线的一次重大改革和突破,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举措。
——甘肃省委组织部青年干部处处长裴云天
人才成长有很强的时间性,错过最佳年龄、最佳岗位,有可能就把人才耽误了。正确把握优秀选调生的最佳使用期,树立“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的观念,消除对选调生“太年轻、不放心”的顾虑。
——四川巴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明亮
选调生有两个品牌:第一个品牌是素质高,第二个品牌是不稳定。人生的原始积累只有在一线才可以完成,你的工作层次越高,离一线越远,完成这个积累越困难。将大家比作一块“石头”,在基层经过五年、十年的打磨,就能成为一块玉。10年以后成为一块玉再调出去,你的价值就会完全不同。所以大家一定要扎根基层,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完成人生的原始积累。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