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山大师生深情追忆王克明院士 70多岁自己骑车打吊瓶

2013年07月23日 15:14
来源:山东商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王克明院士在工作电脑前(资料片)

原标题:山大师生深情追忆王克明院士

70多岁还骑自行车去挂吊瓶 叮嘱学生“别太累”成最后遗言

昨天下午,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山东大学终身教授王克明遗体告

别仪式在济南市粟山殡仪馆举行。告别仪式前,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前任院长梁作堂,现任院长、王克明院士的学生陈峰等人,深情追忆了王克明院士生前的点滴往事。陈峰沉痛地告诉记者,今年4月王院士住进ICU 病房前还叮嘱他“别太累了”,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的临终遗言。

70多岁自己骑车打吊瓶

每次出差都给学生带礼物

梁作堂教授回忆说,自己虽然不是王克明院士的学生,但上世纪80年代在山大读书时,他身边就有同学跟王院士毕业实习。“同学回来说,王老师讲课全用英文。”梁作堂说,80年代就用全英文授课,这在当时并不多见。而且,跟王老师实习的同学,还有机会去王老师家吃饭,这让人听起来很是温暖。

梁作堂告诉记者,王克明老师是68岁评上的院士。但哪怕是评上了院士,依然朴实得像普通人。“前几年有一次在路上碰到王老师,他正骑着自行车去医院打吊瓶,说是患了感冒。”这让时任山大物理学院院长的他很是不安:“王老师当时已经70多岁了。一般老百姓到了这个岁数,生了病也不会自己骑车去看,更何况是为科研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院士?”

而作为王克明院士的“老学生”,陈峰对老师生前的细节更是历历在目。他说,这么多年老师每次出差,都不忘买些当地特产回来分给学生,哪怕是像他这样已毕业多年的“老学生”。“他给我们买的最多的是巧克力”。陈峰红着眼圈说,王老师有时候出差还会给他儿子买玩具,“我都毕业这么多年了,他应该知道这些我都不缺”。

为工作71岁还一周辗转四地

科研之外他的世界十分单纯

“王老师对待科研、对待工作,都特别认真负责。”梁作堂说,他印象特别深刻的是2009年他去参加教育部的高校实验室评估,“当时71岁的王老师是队长,带着我们一周跑了四个城市,评估了5所高校的实验室。”

梁作堂说,在很多人印象中,作为专家去评估是很风光的,实际上特别辛苦。“一个星期时间,我们从北京到南京,到上海,再到成都,一共评估了五个实验室。白天看现场、听汇报、搞座谈、出评估结果,晚上就忙着赶路。”梁作堂说,这样马不停蹄的奔波,年轻人都有些吃不消,71岁的王老师却坚持自己提着行李赶路。“最令人感动的是,他要是看到哪个实验室有能够改进的地方,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人家。”

当一个人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科研中的时候,他对科研以外世界的感知是有限的。陈峰告诉记者,王克明院士上世纪80年代曾在美国州立大学留学,留学期间曾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待过两个月。“后来我和王老师一同去蒙特利尔大学开会,我想让王老师当向导,没想到他知道的还不如我自己看地图找的清楚。”究其原因,原来当年他在蒙特利尔,每天重复的都是从实验室到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

70多岁高龄还亲自带学生

留给学生最后一句话是“别太累了”

“王老师走的时候比较平静,因为已经没有意识了。”陈峰说,王克明院士是去年6月查出患上肝癌,6月20日在杭州做的手术。之后病情反复,发展较快。去年12月由浙医医院转回山大齐鲁医院,到今年4月份病情恶化,4月27日住进齐鲁医院ICU病房。“在住进ICU病房前,我去看他,他还跟我说‘不要太累了’。没想到这句话,竟成了老师的临终遗言。”因为住进ICU病房之后,王院士已经没法说话了。“王老师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亲自带学生。他临终前还带着四个学生,最新的一届是2012届博士生。”也就是说,去年6月份发病的王克明院士,还是坚持带了一级新生。“当了院士后,王老师除正常科研外,增加了很多社会活动和社会责任,身体透支的很厉害。但每次有学生找他,希望跟他学习,他总是不好意思拒绝。”陈峰说,“今年三月份的时候,王老师还把学生叫到家里来布置科研任务,那时他的体力已经不行了。”而王克明院士生前名下的尚未毕业的研究生,将会由其他老师带下去。

记者 徐玉芹 实习生 范佳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王克明院士 吊瓶 70多岁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