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不加色素“天然”冷饮难觅
原标题:高温天冷饮走俏 不加色素“天然”难觅
连着几天高温,冷饮走俏申城。然而打开超市卖场的冰柜,却难觅一款“朴素”的冷饮——“绿豆沙”、“山楂爽”各有3种色素,“草莓甜筒”有5种,即使看似白净的“香草奶昔”竟也加入了日落黄、柠檬黄这两种色素。“不好看,买的人就少。”对此,销售员给出答案。但也有追求“天然”的消费者质疑:冷饮不加色素,能有多难?
工艺有挑战
使冷饮达到同样的颜色效果,直接添加色素往往只需一道工序,而要追求自然产生颜色,则工序势必复杂。
今年重出江湖的血糯米雪糕就是一例。要追求简单快速地生产,仅靠香精、色素等添加剂调制,不难以假乱真。但益民一厂使用自然工艺,将血糯米和雪糕分开制作,先把浸泡、洗净后的血糯米蒸煮熟,经蜜制后放进冷库预冷24小时,同时用血糯米煮下的天然汤汁调制雪糕原浆,最后再将两者组合。这样才能使血糯米饱满有嚼劲,而加入了汤汁的雪糕还能显出“健康”的粉红色。
该厂高级经济师张启明坦言,一支冷饮的销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卖相”,要用自然的工艺吸引消费者眼球,就必须花费更多成本。
成本是道坎
坚持不用色素,成本高;坚持用品质较高的色素,成本也不低。市食品添加剂行业协会秘书长吉鹤立举了个“β-胡萝卜素”的例子,这是一种普遍存在于蔬果中的稳定天然色素,为橘黄色。但天然的β-胡萝卜素提取成本很高,从螺旋藻中提取每公斤要数千元,因此现在市面上多用人工合成的“β-胡萝卜素”代替。如果有些更低价的合成色素,能取得和β-胡萝卜素一样的着色效果,不少企业就会改投其怀抱。
吉鹤立建议儿童食品尽量少用色素,尤其是合成色素,“尽管很多合成色素在规定限值范围内添加是安全的,但儿童尚未发育成熟,新陈代谢功能较弱,多食用可能有不良影响,希望企业能更有责任感。”
低质低价战
据吉鹤立介绍,许多传统冷饮以前都不添加色素,并把添加剂环节掌控在自己手里。随着物价上涨,一些企业不得不考虑采用更低的成本来生产冷饮,而一些添加剂生产厂商适时出现,提供添加剂的“复配方案”。
比如一款“娃娃雪糕”,以前“帽子”和“五官”的咖啡色都是用纯可可粉做的,而后来改进的“复配方案”就减少了可可粉的用量,不足的口感和色泽用香精和色素来弥补。又比如“绿豆沙”的颜色,要焦糖色、姜黄和亮蓝3种色素按一定的比例调出,相关的配方外包给添加剂生产企业设计、生产,价格比自己做更优惠。
一家冷饮生产企业的品控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原本不想放弃纯天然的制作工艺,但很多竞争对手都采用了低成本策略,导致合成色素的采购量大增,上游产量上去了,价格更优惠,而天然原材料采购量萎缩,上游产量减小,价格反而贵出不少。两相权衡,企业最后选择“跟风”。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