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杜郎口中学另类教改引围观 参观门票一人260元
难推广的“杜郎口模式”
反观当前国内几所著名的课改中学,其改革方式也惊人的一致。
崔其升创建山东杜郎口模式、校长宁致义创建山西新绛中学的学案教学、广东思源学校校长邓放国则向全校师生称:“学不成杜郎口我死不瞑目”……课堂改革的背后,往往是隐藏着校长的坚持。
法治周末记者来到杜郎口中学时,虽然校长崔其升已出差半个多月,但在现有考核制度下,学校秩序井然。
然而,无人能预料,一旦当年力主改革的老校长离任,课改还能否顺利进行下去。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教育局副局长慈明华认为,课程改革与教育体制无关。校长在学校的课程改革中扮演关键角色:“能否课改,在于校长对此有没有充分的认识。”
慈明华感叹,有时教育局的行政力量,难以匹敌校长创新动力。
2000年,我国实施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年年底,茌平县教育局也提出,“远学洋思(上海市洋思中学,也因课堂改革闻名),近学杜口”的口号,号召全县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进行课堂改革。
然而,即便县内规定新进教师须先到杜郎口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但在慈明华看来,迄今为止,这一推动也“并不顺利”。“备课工作量增大,不少教师培训后也难以坚持。”
而杜郎口中学至今100余万人的参观流量,尚未显著推进全国课堂改革的进度。
问及“杜郎口模式”推广效果缘何不佳时,学校接待处一位石姓老师如此解释:学不学得到东西,和老师的态度密切相关。有人带着“一瓶子水”来,甚至把参观当成了‘一日游’,有人带了一个“空瓶子”来,很虚心,没有成见。
一位正在参观的珠海市老师对记者说:“(杜郎口中学)硬件、软件都好,比如他们教室中四面墙壁都可以写字,我们学校学不来。”
这让慈明华啼笑皆非:“课堂改革并不是一味照搬复制,看看这些年能坚持下来的课改中学,都是自己独有特色。没有创新精神,复制不了杜郎口。”
参观者眼中只有升学率
如今风光的杜郎口中学,依旧面临着困惑。
“师资是当前最大的阻碍。”徐利称:“当前,杜郎口中学缺少专科教师,不少教师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边学边卖。”
如此一来,短时间内,教师“难以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的框架,更难以对知识点进行发散性延伸”。
虽然学校有招聘教师的自主权,但与上海市洋思中学不同,杜郎口中学自招的教师,虽待遇相同,但没有教师编制。这对于公办学校的教师来说,是“当头一棒”。
《中小学管理》杂志社社长柴纯青一直关注于课堂改革。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他将杜郎口中学定义为“原生性改革”,意即完全原创,并非借鉴其他学校的“课改”模式。
但他也观察到,“考分为先”,是当前课堂改革不可忽略的因素。考试分数和学校排名是所有的校长,包括改革的校长都绕不开的。在“知识本位”和“考试本位”下的改革,很难企及教育的本质。
杜郎口中学试图在保证学生考试分数之外,也能培养学生的品德。有老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学校鼓励学生吃饭时不浪费粮食,以达到“光盘”的效果。这让杜郎口中学的老师“感到自豪”。此外,学校的食堂,也由学生自己打扫。
但与杜郎口中学连年在考试中取得的成绩相比,这些与分数无关的教育似乎又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了——在大多数参观者眼中,这些改革的“细枝末节”并不重要,“学习如何提高升学率”才是让他们远道而来的动力。
柴纯青希望,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去推动整个基层教育和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的改革。“那么就不仅是课堂,同时会有教育理念,学校的组织、管理形式以及对教师的要求等全方位的改革。”
正如主持人杨澜在一期名为《“出格”的教育改革》的节目中所言,“我们要教改,但我们衡量的标准,还是考试。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讽刺。”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