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老外抱怨中国微博情绪化:说德国好或不好都被骂

一天,关于德国奶粉的事情,雷克又出来辟谣了。

一个微博名人发了这样的微博:德国网络媒体开始集体呛声,中国人买光了德国的奶粉!在此呼吁下国内的妈妈们,宝宝能适应就换换其他牌子的奶粉吧。最苦逼的是在德国的中国妈妈们,给自家的孩子买口粮还要备受冷眼。

还有人发微博说:据《图片报》等报道,德国品牌奶粉行情大涨。近几个月,在柏林、北威州等超市的奶粉柜台常常空空如也,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原因是中国人买走大批奶粉并寄往中国,因为中国奶粉屡受污染。德国奶粉厂家虽加班加点仍不能满足,一些厂家已开始拒绝中国人大批订购。

雷克气坏了,他马上站出来辟谣:“一些德国妈妈非常愤怒”——还好只是一些而已。如果真的有德国人因为这种事情抱怨的话,我只能表示对他们无语。外国人狂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还不高兴吗?”

他还列出德国媒体的报道,调侃地说,“这些媒体当中,只有一家比较有影响力。其他的呢,好比我给德国人看《临汾晚报》是怎么报道德国的。”

有时候,他也为德国人说两句好话。

“中国美食文化很棒,估计没有人敢否认。但你要是说‘欧洲没啥好吃的’,那么我只能对你表示心疼:你旅游失败了,留学失败了,出差失败了。欧洲好像只有“面包、奶酪、土豆”吗?那请问,你觉得面包等于面包吗?奶酪等于奶酪吗?假设我说‘豆腐就一个味儿’,那么你会不会觉得我是白痴?”

过节的时候,雷克也经常吐槽:

“我们德国人是这样:过节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各种家里矛盾。谁看谁不顺眼,谁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就在那些应该开心团结的日子,我们最爱闹事。我好奇:你们也这样吗?(我先来哦,去年圣诞节的24号晚上,刚吃完饭就跟家人因为什么小屁事吵起来了,后来自己出去散步了就好些了,哈哈哈)你呢?”

前一段时间,中国游客在埃及古建筑上刻字让互联网上骂声一片,雷克公知的情怀又忍不住了:

“埃及文物上‘到此一游’事件是很典型的网络热门话题。大家每次就是两种反应:一、我们中国人的脸丢到国外去啦!二、人肉那个SB!——但这些是不合理的。首先大家少一点考虑‘中国人在外面’的形象吧,好好做自己就可以了,何必被谁代表?”

中国国内的微博论战,雷克也会上来说说自己的意见。

“某位上海人进自己家附近的餐馆,用上海话点餐说不通,结果很生气,就不肯用普通话点餐,认为餐厅服务员身在上海就应该懂上海话。我作为德国人觉得那位上海人挺莫名奇妙的。点餐还上纲上线,你不累吗?在我看来,正儿八经的上海人其实很低调。他们热爱自己的文化,但不喜欢秀,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优越感。反而是一些乡下人搬到上海之后,一下就变骄傲了,认为自己‘灰常’上海,所以瞧不起人家外地人,也就是说,他们瞧不起自己原来的老乡。这是我一个小老外的看法。”

“最逗的是,微博上每个群体都觉得自己最惨,连待在上海的人也是。(我不说‘上海人’因为那些爱闹的人未必是真上海人,从祖先和身份来说。)反正他们觉得自己比别人惨。好吧,你们最惨,比民工惨,比农民惨,比矿区的人惨,比偏僻山区的人惨,甚至比灾区的人惨。你们比谁都惨。给你们点个蜡烛吧。”

“这是很极端的情绪”

雷克说,中国的微博很关注政治新闻,而在德国,类似的个人社交工具,很少谈论政治事件,说的都是家长里短的身边事。

“这可能和大家不相信很多媒体的报道有关吧。”雷克说,“微博上的信息来源不清楚,就会有人站出来吵架。”

于是微博,就成了各种论战的战场。

他观察到一个现象,“民间审查”:“微博的删帖,大部分是有人举报,我觉得新浪很无奈,他们无法看到所有的微博,有人举报,只好先删掉再说。我觉得大家是在相互审查,我很难理解这种现象。如果是有恐怖分子,我们可以举报。但是如果有不同观点,就相互举报,这样的做法非常糟糕,其后果是,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自己审查自己。然后,该说的话也不敢说了,好像到处都是警察。”

雷克觉得,微博上相互扣帽子,相互谩骂,或许是因为很多人觉得自己的生活不舒服,压力大,想发泄。

“我觉得在德国,扣帽子是正常的事情,比如我支持绿党,我很忠诚,但是意见不同,大家不会指着鼻子人格侮辱。微博上很有意思,观点不同,扣帽子,骂人性,最后骂得无边无际。这是很极端的情绪。”

“在大街上,怎么不会相互谩骂,为什么一上网就要骂人呢?”雷克说,“在互联网上说话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我不知道对面坐着的是小女孩还是老人家。万一骂了他们,我会很伤心。”

雷克关注微博情绪,这也催生了自己的硕士论文。

去年年初,韩寒现象成了热门话题,各路名人参与论战,而且这个话题至今保持热度。雷克仔细地看了大家的论战,感觉很纳闷,为什么这个事情那么重要?他要用一年的时间来搞清楚这件事情为什么重要。写了大半年,雷克感觉自己“不懂”中国了。

“我写了半年,现在依然难下结论,论文写的有点让我操心。”不过,雷克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我觉得挺韩和倒韩的人,说的不是一个话题。对于挺韩的人来说,韩寒是自信的年轻人的一个代表,有人为他们代言,有这样的意见领袖,感觉很舒服,他们甚至不是关心文章内容和观点,在他们眼里,倒韩的都是一群内心险恶的‘五毛’,目的是毁掉他们的意见领袖,他们很愤怒。但是‘倒韩’的人,主要观点是打假,现在,鸡蛋、奶粉、食用油等都有假的,连警车都有山寨的,现在好不容易出来一个青年作家,也存在作假嫌疑,很多人就坐不住了。他们希望最起码一个作者,一个青年,他必须是真实的,如果作假,必须倒下,打假需要一个突破口,‘倒韩’是为了帮社会。就这样,挺他的和倒他的吵了一年多,大家的话都有道理,但是没有吵到一起去。”

雷克感觉,中国的互联网自我审查和各种论战,还有很多奇怪的现象,网络里隐藏的情绪,值得很多学者关注。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德国 微博 老外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