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发射在即 中国航天因513所刻下“烟台印记”
原标题:神十发射在即 中国航天因513所刻下“烟台印记”
神舟十号发射在即,“烟台元素”再一次令世人瞩目。
除此次乘组女航天员王亚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烟台“80后”姑娘外,另一个承担重要设备研制工作的航天513所,同样与烟台紧密相关。
在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中,513 所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飞船以及天宫一号空间飞行器的研制任务。从最初的技术攻关,到之后技术的一步步成熟、完善,513所人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凭着扎实的技术功底,凭着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攻坚克难,顽强奋斗、不懈攀登。
中国航天,因为513所而刻下了鲜明的“烟台印记”。
主动请缨实现开门红
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513所在得知消息后,立即派出人员向上级争取任务,同时,组织人员在所内开展技术攻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产品的模型。经过努力,513所承担了飞船中一项设备的研制工作。
为了打响承担载人航天研制工作的第一炮,513所以近乎苛求的态度来对待产品质量。在研制第一批产品的6套设备时,项目组同志在调试过程中发现,有一台设备的功耗电流在正常范围之内比其它设备偏大,而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任务书要求。对这个小细节,项目组的同志没有放过。当时,正值酷暑,他们通过一次次的试验、测试,反复比较、仔细查找疑点,终于将问题定位在一块微微发热的器件上。为了使器件可靠、正常工作,经总师批准,将器件更换,达到了合格标准。此后,这类问题没有再在别的设备上发生过。
这场“开门红”,513所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以及在短时间内攻克技术难关的战斗力,给有关部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此后,513所又陆续争取到了飞船六大分系统中30余台套设备的研制任务。
40天拿下四个月工程量
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他们中,不但有独当一面的工程技术人员,也有普普通通的工人师傅。
1996年的一场攻坚战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按常规,这项任务在设计方案确定后,从编制工艺、生产、调试完成,需要4个月左右的时间。但当时,受各种因素影响,留给513所的时间只有短短40天。他们,选择了背水一战。
精细排计划、严格走流程。“可不能因为忙而乱了阵脚。”在计划制定完毕后,经验丰富的老主任引导大家冷静分析情况,按照计划流程的要求,逐一分解需要完成的工作量,直至每一天每项工作的节点。为确保任务不在自己手里误点,不论多晚,他们都坚持按节点完成当天的工作,有时即使已经深夜两点,技术人员仍然在灯下埋头苦干。
从生产加工方面来说,这项任务无论从技术难度、加工量,还是时间要求的紧迫性来讲,都是建所以来不曾出现过。而计划流程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20天。承担加工任务的工人师傅,每天工作都达14个小时。饿了,吃一口面包、方便面,渴了,抓起身边的水就灌进肚子。
尽管任务如此紧迫,他们的设备仍比原定时间提前一天“出炉”,并一次交付合格。
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
在513所载人航天型号研制队伍中,既有经过多种型号锻炼、经验丰富的“老”科研人员,也有不少是近几年入所的“航天新人”。无论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都以能够参与这项我国航天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研制任务而自豪。他们以拼搏奋进的精神为确保任务的圆满完成,贡献着自己的智慧、辛劳和汗水。
为确保设备的安全与可靠,各系统总体在每一研制阶段,都会根据各设备联试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改进和完善,而513所研制的这些设备也要随之进行调整和修正。为此,年轻人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推迟婚期、牺牲节假日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解决问题不罢休他们认为理所当然。对他们来说,与载人航天工程一起成长,让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能够从更高、更开阔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是他们更加珍惜和骄傲的财富。
这是一笔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对他们个人,对513所,对我国的航天事业都是如此。通过载人航天工程的锻炼,一批技术、管理和技能骨干成长起来,成为513所各领域的骨干,成为推动513所整体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