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46岁男子去年第16次高考得330分 媒体:要理性

2013年06月05日 07:28
来源:重庆日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46岁16次高考?媒体:参加高考要有理性的态度

据《羊城晚报》报道,46岁的“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去年第16次参加高考,总得分330分,和他梦想中的川大数学系再次失之交臂。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考试出现了令梁实完全陌生的内容。“我也正在犹豫,考还是不考?”如果今年再参加高考,就是第17次。

这正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46岁,16次参加高考,精神可嘉。但是,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值得称道,真让人不好说。

在笔者看来,上大学,是提升个人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选择。我们知道,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科学家、商界巨子好多并没有上过大学,而是在人生的历练中,边工作、边学习、边提高。像苏联文学家高尔基,把自己当学徒、当水手、当纤夫的经历,当成了大学的课堂,写下了著名的自传体小说《我的大学》等三部曲,成为一代文豪。由此可见,大学,既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也在迎风激浪的广阔社会。

16年,梁实年年迎战高考。去问问参加过高考的莘莘学子,参加一次高考,就像经历过一次涅槃,而梁实经历过16次,就是16次火中出浴,经历心灵的和身体的双重考验,平常人难以想象。在笔者看来,如果梁实痴迷数学,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边工作边学习,一样可以完成学业,没有必要16年连续高考,而去受这个“罪”。而这16年,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间段,花这么多精力参加高考,貌似坚韧不拔,其实是对人生的极大浪费。

在笔者看来,梁实患有“大学崇拜症”,迷信学习必须经过大学教育。事实上,大学经过几次扩招,已经从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因此,大可不必再去挤高考的“独木桥”了,立足现实,自学成才,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责任编辑:刘媛媛] 标签:高考 媒体 男子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