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5万美元登珠峰 如今天路已成“商路”

2013年05月29日 12:11
来源:海口晚报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原标题:5万美元登珠峰天路已成“商路”  

60年前的5月29日上午11时30分,新西兰养蜂人埃德蒙德·希拉里和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终于从南坡站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顶端———这是人类的脚步第一次踩在世界之巅,由此打开了一副历史画卷———那里是最接近“天庭”的地方。这次登顶,就像当年阿姆斯特朗登月一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60年过去了,后人踏着埃德蒙德和丹增的脚步,一个个登上了世界之巅,迄今为止,已有近5000人登上过海拔约8848米的珠峰,而成功者的人数每天都可能增加。

攀登珠峰变得不再遥不可攀。然而,那条通往神圣的天路,因为人类的踩踏,而发生了巨变……

在埃德蒙德和丹增成功登顶珠峰之前,多人有去无回。埃德蒙德和丹增也许没有想到,他们为后人开启了一条通往顶峰的商业路线。

现在,对于那些想从珠穆朗玛峰南坡爬上世界之巅的人来说,既要身体超级棒,也要钱包超级鼓。

春天登山季(从3月至5月)是登峰的黄金季节,收费最高;收费居中的是秋季(9月至11月),冬季(12月至2月)和夏季(6月至8月)最便宜。在春季,政府向单独爬山的个人收费2.5万美元,而对一个7人的登山队,一共只收7万美元,等于一人只征收1万美元。在秋季,政府向爬珠峰的个人收费1.25万美元,而对一个7人的登山队,一共只收3.5万美元,等于一人只付5千美元。在危险系数最大的冬季和夏季,爬珠峰的个人需缴纳6250美元给政府,而一个7人的登山队,总共支付1.75万美元,每人只需2500美元。如果一支登山队的队员(不包括挑夫等高海拔工作者)超过7人,收费还会降低。

以上所说的费用,只是给政府的税。训练费用、向导费、挑夫费、在珠峰营地吃喝拉撒的费用等等,都还没有包括在里面。总共算下来,爬一次珠峰,花费可能多达4到6万美金、甚至更多。

由于北陡南缓,每到四月、五月的登山最佳季节,登山爱好者大多选择从南坡登顶。去年,超过500人登上珠峰,今年,这一数字预计达700人。在一天时间里,就有100人左右排队在珠峰等候登顶。严重堵车,已经成为珠峰严重的人为问题。

商业化侵蚀了这里的神圣,那条绳子显然让攀登珠峰变成一条赚钱的商业通道。你付给我5万美元,我让你的梦想成真———旅游业的开发让珠峰的神圣开始大幅度贬值,问题也浮出水面。

《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马克·詹金斯报道说,“冰川融化,泄漏出大量的垃圾和人类排泄物(粪便),玷污着这块神圣的热土。”马克·詹金斯说,最触目惊心的场景出现在高山营地,“作为经验丰富的登山者,完全放弃个人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珠峰南侧的环境污染似乎比北侧要糟糕许多。对尼泊尔的夏尔巴向导们来说,他们做着最基础的工作:为登山者做好各种登顶的准备,同时,他们还要清理垃圾。然而,面对大批涌来的登山者,夏尔巴人可能没有选择,仅仅是为他们固定住绳子,而无力去做清理垃圾。在最热门的登山路线上,到处都是丢弃的瓶子。

让这里重新变回安静其实并不复杂,直到1980年晚期,尼泊尔政府仅仅允许一支小分队攀登珠峰,中国也采取了同样的策略。如果能够重新恢复这些政策,珠峰将再度变得安静起来,甚至禁止用氧气瓶对环境也是有保护作用。

1985年登上珠峰的克里斯·伯宁顿回忆说:“我很高兴1985年登上珠峰,因为在那之后,尼泊尔政府允许更多的探险队登顶,在此之前,只有一支小分队允许上山,现在,无论你是谁,只要你愿意付出5万美元,那么就有可能登上峰顶。”

价格这么高,有没有可能降下来?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的新闻发言人萨普克塔回答说:“我觉得收费不高,也没有任何理由降价。世界上只有一个珠穆朗玛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缴纳这笔税金。”

尼泊尔财政部旅游产业局的官员孙仁达也对记者说:“人们攀登珠峰是为了探险,对于那些追求历险的人来说,我们的收费是合理的。”

这条线路现在已经成为赚钱的商品,只要你肯花上一笔钱(大约5万美元),就能沿着预定的路线,到达峰顶。这或许能解释珠峰现在为什么堵车了,因为那儿太忙碌了,花钱可以首先拿到登山许可,还有一个夏尔巴人为你做向导,在登顶珠峰的过程中,你会沿着这条固定的线路上去,可以保证你上下山的安全。 ———英国登山家肯顿·库尔

 
[责任编辑:管晓萌] 标签:美元 天路 珠峰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