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蓝色经济新活力 山东半岛城市群向东“看海”

2013年04月11日 08:16
来源:中国网

字号:T|T
0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 转发

布局——

冲破地域局限

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7个沿海城市,拥有15.95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海岸线总长3345公里。山东省专门组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从领导体制、规划体系、政策体系建设,到重大项目推进、科技平台建设,以及运行体制和机制创新,金融、土地、人才的倾斜等多个层面,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蓝色经济已经成为我们的新引擎。”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任振刚对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脉络如数家珍,“2012年青岛市的GDP增长10.6%,海洋经济增加值却增长19.9%,这标志着青岛海洋经济已踏入快车道,我们计划海洋经济增加值每年增加1个点,2015年占比将达到20%。”

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龙头城市,青岛在发展蓝色经济方面可谓不遗余力:为了让蓝色经济发展冲破地域局限,他们将黄岛区和胶南市合二为一,组建了西海岸经济新区,计划到2020年,在西海岸经济新区再造一个青岛港,再造一个青岛经济总量,再造一个青岛主城区。由此形成了青岛东有蓝色硅谷、北有红岛经济区、西有西海岸经济新区的“一谷两区”蓝色经济发展格局。

“青岛市蓝色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既要把产业做大做强,更要将技术做高做精。”任振刚告诉记者,未来青岛将重点突破海洋生物、海洋新材料两大新兴产业;提升海洋设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滨海旅游三大主导产业;壮大海洋船舶、海洋化工、涉海服务三大优势产业。同时,要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海洋新材料领域、海洋装备制造领域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优势——

人才资本集聚

从青岛市区穿越胶州湾海底隧道,出隧道口不远,便是西海岸经济新区的海洋设备制造基地,登高放眼,只见数十个巨大的龙门吊排列在海边,巨大的厂区内,有的场地在造船、有的场地在造海上石油平台,一片忙碌景象。据介绍,这个基地现在有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海洋石油工程(青岛)等规模以上企业十多家,仅科研人员就有1300多人,许多技术和产品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同时周边还有配套企业500多家。

“这是典型的聚集效应,青岛聚焦蓝色经济,带来的是产业、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集聚。”任振刚告诉记者,2012年,青岛市引进的10万各类人才中,蓝色经济人才占了三分之一;资本的聚集度更加凸显,上百家股权投资公司云集青岛,140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启动建设,总投资额超过1100亿元,另外,青岛到荣成的城际轨道交通也已经开建,这些都成为青岛蓝色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采访时,记者体会到这些要素在微观层面的集聚带来的优势。“我们公司现有员工2000多人,但给企业配套和做项目的员工则有8000多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宋峥嵘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主要生产海上石油平台、钻井船等产品,海上石油平台的作业水深一般都在200米,甚至要到400米以上的水深,“要把石油平台在数百米水深的海底固定住,对技术研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公司技术人员有300多名,都是从全国各地引进的。”据宋峥嵘介绍,人才和技术的集聚让企业拥有了很强的国际竞争能力,目前他们已在多个国际项目上中标,订单已经排到了2015年。

目前,山东省3万多亿元的高新技术产值,70%来自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物、海洋重工、造船、海洋化工、新能源等蓝色产业迅速崛起。

协同——

7市“你追我赶”

“我们的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青岛,但工业园建在烟台的海阳市,这样我们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青岛科研力量雄厚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享有海阳制造成本较低的优势。”青岛贝尔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荣军告诉记者,这样的协同让他们的企业受益匪浅。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市群间,这样的协同可谓数不胜数。目前,山东半岛的海洋人才引进已经建立了区域合作机制,山东半岛7个城市将实现人才库和项目库的资源共享,未来无论人才还是项目,在这7个城市任何一个人才市场都可以连结上7个城市中适合自己的“姻缘”;产学研融合的协同机制也初步建立起来,占全国海洋科研资源半数的青岛,已同山东半岛城市均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支持、开发和利用科研资源的共同体。

青岛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王怀岳告诉记者,青岛保税港区已经与省内多数港口建立了紧密程度不同、形式多样的协作关系,引导腹地3000多家企业利用属地报关、口岸放行政策开展业务,形成了覆盖全省、政策联动、功能共享的保税经济,累计为企业节省物流成本近50亿元。“我们还积极将保税港区政策功能向腹地延伸,实现开放园区与内陆腹地的资源共享、政策联动、双赢发展。”王怀岳说。

更重要的协同还是山东半岛各城市间你追我赶发展蓝色经济的干劲。记者在青岛市发改委了解到,青岛市把蓝色经济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都确立了责任单位,提出了完成时间表,列出了2013年继续推进的140个、总投资达1600亿元的蓝色经济重点项目。山东半岛的其他城市,也都确立了各自重点发展的项目,像日照市的国际海洋城、威海市的南海新区、潍坊市的滨海新区、烟台市的东部高技术海洋新区,以及各城市规划的37个特色海洋经济园,都确立了明确的进度表。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保税港区 看海 山东半岛城市群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