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轨道交通筹建26年:当轨道交通邂逅泉水


来源:齐鲁网

济南泉水 原标题:揭秘济南轨道交通筹建26年当轨道交通邂逅泉水 济南以泉水而驰名中外,泉城人把泉涌当作城市发展的动力,视泉水为济南的市魂。城市发展、区域扩大、道路更堵,轨道交通是世界范围内一场现代文

济南泉水

原标题:揭秘济南轨道交通筹建26年当轨道交通邂逅泉水

济南以泉水而驰名中外,泉城人把泉涌当作城市发展的动力,视泉水为济南的市魂。城市发展、区域扩大、道路更堵,轨道交通是世界范围内一场现代文明的探索,济南也不例外。当轨道交通邂逅泉水,成了现代文明与城市之魂传承的碰撞。

目前,将有望成为济南首条轨道交通线路的R1线初勘探已结束,在数据整理、分析后,再进行二次精细勘探,为在保泉基础上进行的线路设计提供更准确数据。事实上,从1988年至今共26年的时间里,开往泉城的轨道交通,在保泉的争论中遭遇着“一波三折”。本报记者带您一起,沿着历史的脉络去探访济南轨道交通建设与泉水邂逅的历程,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济南提出尝试轨道交通

济南对轨道交通的探索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

1988年,济南进行了历史第一次居民出行调查。尽管这次调查并不是为了轨道交通,却对济南开始选择轨道交通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根据那次调查数据,济南市区道路通行能力低,公交车速高峰期仅7—8公里/小时,缺少大容量公共交通设备,仅靠无轨电车、汽车无法解决高断面客流大的问题。治“堵”的概念在那时也有体现,只不过带来“堵”的不是机动车,而是街头汹涌出现的自行车。

由于当时公交不能满足出行需求,市区自行车出行量大幅上升,比重占63.8%,乘公交车与骑自行车出行比例仅为1:10。这种出行结构,造成市区东西向高峰小时自行车流量大,也影响着机动车的运行。

如何提升运力,缓解公共交通的“乘车难”?大家想到了建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几名曾参与当时工作的人告诉记者,时任济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局长的周长荣是济南最早一批提出尝试轨道交通的人。

当时,北京、上海、广州等也面临着城市发展中的新课题,探索着轨道交通建设。这种选择在国家层面也有所体现。

1984年初,我国城市建设技术政策中明确规定,“在有条件大城市,尤其特大城市要发展快速轨道交通”。1985年4月,城建部在给国务院《关于改革城市公共交通工作的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提出:“目前,大城市靠现有公共汽车、电车和有限的路面难根本解决‘乘车难’问题,必须‘上天入地’,把发展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提到日程上来。”国务院以国发【1985】59号文件向全国批复了这份报告,提出“从长远看,在一些大城市要考虑发展快速轨道交通和地下交通,以缓和地面交通的紧张状况”。

1991年8月,济南市公用事业管理局向市建委递交了《关于高架轻轨客运系统调研立项的请示》,称拟成立3—5人专门调研班子,“在八五期间,完成高架轻轨客运系统情况调研,进行建设前可行性研究,为建轻轨打下基础”。

在济南是否应尝试轨道交通?到底该“上天”还是“入地”?对于这些话题的讨论,当时还停留在小范围内,许多人并不知道济南有了想要建设轨道交通的想法。

那几年,从政府、专家到市民百姓,更多目光正聚焦在关乎泉城命脉的事儿上——— 保泉。

为保泉,最早避开地铁想选高架轻轨

趵突泉喷涌壮观、黑虎泉气势磅礴、珍珠泉珍珠串串、五龙潭清澈如镜……济南城区有四大泉群,大小泉水108处,得名泉城。

可因为降水量少及开采量大,趵突泉1972年出现枯季断流。1981年3月至1982年9月,趵突泉、黑虎泉持续18个月无泉水涌出。

1981年5月1日,在济南视察的胡耀邦得知名泉断流的消息,指示要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恢复泉城风貌。他询问相关负责人:“经过一年努力能否恢复正常喷涌?”回答是:“无法做到。”“两年行不行?”有人回答:“难以做到。”“三年总算可以了吧!”对于去趵突泉看看的邀请,胡耀邦说:“没泉水去看什么呀?等到常年喷涌时,我再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轨道交通 济南 泉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