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济南 “民生历下”的城市品牌是如何铸成的?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原标题:济南 “民生历下”的城市品牌是如何铸成的? 新华网山东频道12月14日电(朱珊珊 李哲)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经济实力居全省前列的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近年来坚

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伴随经济快速发展,多数城市正在遭遇交通拥堵、大拆大建等“城市病”,对执政者的城市管理智慧提出考验。作为老城区的历下区,注重不断探索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既治新病,又疗旧伤”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

日益加重的交通拥堵,是困扰许多地方的治理难题。历下区调研发现,全区“堵点”多数集中在临街开放式社区周边。历下交警部门观察分析认为,一方面,开放式社区内道路狭窄,致使大量机动车出入困难,在高峰期极易影响周边主次干道;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引导,一边是临街开放式社区内白天空置大量停车资源,另一边是干道路边大量停车,加剧浪费道路空间。

对此,历下区在全区开放式社区、大型医院、学校周边等人流密集处推进交通微循环改造。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和周边环境实际,历下区交警部门对居民基本出行规律进行分析,据此规划微循环流向,并在社区内根据道路宽度等因素科学划定停车泊位。同时,在人流聚集处、社区出入口等位置设立微循环示意图等大量交通诱导标志,并由街道、城管协助日常管理。目前,时兴的二维码也出现在部分交通微循环示意图上,手机“扫一扫”就可下载相关路况信息。

“交通微循环改造是系统性工程。从4米宽到9米宽的不同道路,如何画停车位、单双行,各有相应改造办法。”参与设计历下首个社区微循环改造的交警康睿说。首个改造的燕山社区面积达17.3公顷,包括69栋楼,横跨济南市两条主干道。“设计之初,没有现成图纸怎么办?我们用了一个月时间,比对着‘谷歌地图’一点点绘制了社区平面图。”

截至目前,历下区已经全部完成二环内总共57个开放式社区的交通微循环改造。改造道路55公里,设置1000多块微循环标示牌,新增社区车位4000余个。微循环改造后全区拥堵报警率明显下降。“微循环改造实现了社区交通区域‘小循环’向社区间交通‘大循环’拓展延伸,能有效缓解拥堵问题。”历下区交警大队副队长孙小鹏说。

如何实现历史风貌保护与城市开发建设的平衡,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严峻命题。一些地方走入“拆了真古董、再建假古董”的保护误区,文化源头离寻常百姓越来越远。近年来,历下区通过政府资助原样修复泉水民居,直接带动受益百姓自发保护、传承泉水文化,守住了最鲜活的泉水文化源头。

济南素以泉水名扬天下。然而,长期以来以“泉水人家”为特色景观的文化遗存并未得到足够珍视,“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独特古城韵味在城市建设进程中渐渐消失,成为民众心头之痛。保护泉水文化,至关重要的是守住泉水文化的“原生态”。

走进历下区曲水亭街,恍如踏入前朝隔世:推开一座四合院门,果实累累的百年石榴树下,一眼清泉波光沉沉。转过街角又一户,青石漫地,花木繁茂,徽派建筑的影壁下也有一眼清泉静静等待着来客……目前,曲水亭街被抢救性保护的“泉水人家”达30处。历下区出资一千万元,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为当地民居修缮院落、恢复原有泉眼。一批曾日渐式微的“泉水人家”又重新焕发生机。

“济南这座古城的灵魂,就在于家家泉水。我们家已经在这里居住了四十多年,与其说做院落的主人,不如说要做泉水文化的传承者、守望者,把它完整留给后人。”曲水亭街22号居民窦庆德老人对记者说。今年,政府拨款30余万元,为窦家四合院铺青砖地、修缮屋顶,院里一眼被填埋三十余年的泉眼也被重新挖掘“重见天日”,水质甘冽如昨。窦庆德一家不仅重拾泉水人家的幸福日子,也当起了泉水文化的“义务宣传员”:向每天纷至沓来的外地游客介绍泉水文化,“接待的人太多了,来过阿拉伯的、法国的、北京天津的,我都请他们坐下来品一品泉水烹的茶。”

“我们发掘出的30处泉水人家,游客均可‘推门而入’,这些居民非常欢迎。”历下区园林绿化管理局副局长董玉凤介绍。在政府资助下,不仅泉水人家得以逐一恢复原貌,世代依泉而居的“老济南”们正在成为“泉水文化”最忠诚的继承人。未来,曲水亭街有望打造成“民俗文化旅游一条街”。(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锦伟]

标签:民生 济南 品牌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