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方岽清:我必然要走音乐这条道路


来源:新华文化

金丝边的圆眼镜、一尘不染的白衬衣是作曲家方岽清的日常行头。而更多的人了解这位80后实力派作曲家,或许是通过2012他无意创作的“北大神曲”《化学是你 化学是我》(方岽清作曲、前任北大校长周其凤作词)。

新华文化:您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呢?

方岽清:我一直不喜欢用“灵感”这个词。我的创作一般是在一定的逻辑基础上,由感性和理性共同支撑的。其实,很多人会对作曲家有某种误解。很多人说创作要喝酒、很多人说搞音乐的人都过着昼夜颠倒的生活……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声音真的很多,往往还占据主流。但是,我的创作没有什么特别癖好。我不抽烟、不喝酒,甚至三十岁后我也不经常熬夜进行创作。我觉得顺应自然规律和身体规律的创作才是有道理的。我不是很赞同喝酒、熬夜的创作方法。因为,对于内心听觉到位的作曲家而言,周边环境对他的影响并没有那么重要!对我而言,只要我开始创作了,周围其他任何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所以我鼓励音乐人规律地作息、规律地创作。

新华文化:您刚才提到的“感性”,是不是就是人们所谓的“灵感”呢?

方岽清:应该说“灵感”是“感性”的一种吧!我想,灵感绝对不是像塔蒂尼创作《魔鬼的颤音》睡一觉起来、梦到了什么就写出了好作品。对于作曲、美术、设计等领域,这个道理都是一样的。我绝对不相信一个服装设计师睡一觉起来,就可以把自己梦中梦见的东西搬上巴黎的舞台。好的作品,是要在感性的推动下,用理性的力量完成的。

新华文化:您是怎样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呢?

方岽清:我的艺术世界确实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说品尝到美味、登山望远、郊外游玩、听到好音乐等等会促使我心情变得更好,这些愉悦会反映到我创作作品的心态中。我觉得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但是最后还是要高于生活的。艺术绝不能简单地呈现,最终还是要进行升华的。我喜欢摄影,也拍摄了很多摄影作品,我觉得透过镜头看世界是我接近真相、看清生活的一种方式。

 

新华文化:您也十分喜爱摄影,那么镜头下的生活景象会有什么不同吗?

方岽清:镜头中看人物和事物会更让我静下心来。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生活的细节太重要了。透过镜头我能够敏锐地看到平时观察不到的一些细节。我的镜头,往往是具有一点夸张化的,因为我相信艺术也往往是对生活的夸张,而不仅仅是再现。

新华文化:您创作的类型如此多元,堪称“杂家”,您觉得好的作曲家应该“专家”、还应该是“杂家”?

方岽清:其实真正好的作曲家既是杂家也是专家。因为时代发展到今天,这样文化多元、嘈杂社会当中,不太能允许一个人真空地生活。作曲家一定要有专业能力,有专才,也应该是个“多面玲珑”的人。我想,成功的作曲家首先是不应该被这个多元的时代饿死,所以应该是音乐人要适应这个时代,成为“专家”与“杂家”的统一体。

新华文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您在各个时期创作的不同题材的作品都保持着很高的国际国内上演率,那么接下来有什么新作品吗?

方岽清:接下来我在为一部大型电视剧作曲,在上映之前可能还需要保密吧。另外,我的作品《努给日勒》将由著名的德国科隆歌剧院乐团的12位大提琴演奏家搬上2015年的德国演出季。我的第一部古筝协奏曲也会在明年五月由青年古筝演奏家王温豪女士联手广州交响乐团在星海音乐厅亮相,进行世界首演。这部作品十分具有禅意,目前还在创作阶段。

新华文化:最后,您能对神曲《化学是你化学是我》进行简单的回应吗?

方岽清:当然。我觉得,我是一个非常尊重原词的艺术家。《化学是你化学是我》是前任北大校长周其凤教授作词。他当时找到我也是希望用创作出一曲朗朗上口的、能够广为传唱的作品,而且他的态度也是想用略带戏谑的态度来完成这部作品。说白了,就是要用很幽默,很直白的语言给大家做个小科普,让大家在会心一笑后关注到化学,我想不至于上纲上线吧?其实当时我还配器了一个交响乐和中乐混搭的版本,这个版本2012在爱丁堡演出的时候,200位英国少年用英文圣咏的方式十分庄严肃穆的在大教堂里唱出、那个恢弘的场面。我想,是个人听到这个版本就会对这首作品真正传达出的感觉完全改变并升华了!(李峥)

嘉宾简介:方岽清,著名青年作曲家、摄影家。他是中国当代最活跃的青年作曲家。他的作品经常上演于德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波兰、加拿大、日本、台湾等地的国际音乐节。他的两部代表作品《手眼身法步》与《林冲》分别摘得第五届中国音乐最高奖项“金钟奖”银奖(金奖空缺)和2010“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作曲比赛第一名两项国家级音乐大奖桂冠。他的数十部作品均获得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奖项。由他作曲的大型舞剧《亚洲铜.天人合一》和交响乐队作品《中国城》跻身国际乐坛,成功上演于意大利罗马喷泉剧院和加拿大卡尔加里晨兴国际音乐节,并由国际唱片公司MKiDN现场录音全球发行。他的作品在有着百年历史的Rid Hall音乐厅和始建于1688年的苏格兰皇家教堂为英国皇室上演,获得空前轰动。他的大提琴作品上演率极高,成为检验国内外大提琴选手比赛演奏中国风格作品的试金石。他的唱片《清+Cello》由中国唱片公司面向国内外同步发行,开创了中国首张原创大提琴作品专辑问世的先河。他是致力于国际化、社会化音乐交流的音乐家,不断接受加拿大晨兴国际音乐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外交部、国家芭蕾舞团、亚洲国际爱乐乐团、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央电视台、国家体育总局、北大中乐学社等大型机构以及全世界优秀音乐家的委约为其创作音乐。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苗贝贝]

标签:内心听觉 MKiDN 音乐创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