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再次垂青资本市场
原标题:诺贝尔经济学奖 再次垂青资本市场
昨晚,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揭晓,他们是美国经济学家拉尔斯·彼得·汉森、欧仁·法马和罗伯特·席勒。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他们三人因“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方面的成就而获此殊荣。
这三位经济学家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理论的探索与研究,成就卓著。其中,法马最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最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该假说认为,一切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都会通过证券价格的变化而得以体现,因此,市场是有效的,任何战胜市场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因为股票价格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可能的信息。汉森最主要的贡献在于发现了在经济与金融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广义矩方法。而席勒的开创性贡献成就在于金融市场与金融行为学领域。相对前两者理论的深奥与抽象而言,席勒的理论似乎比较通俗,与投资者的投资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其代表作《非理性繁荣》曾风靡国内证券市场,被视为理解市场波动的“圣经”。
诺贝尔经济学奖始发于1969年,迄今已历时44载。回首44年来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几乎重大的经济研究成果都获得了诺奖殊荣,这从一个侧面鞭策着经济学的探索,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资本市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受到诺奖的关注。1990年,默顿·米勒、威廉·夏普与马可维兹首次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奖;1997年,罗伯特·默顿与迈伦·斯科尔斯因完善与补充了“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第二次获得诺奖。今年的诺奖再次眷顾资本市场,足以说明这些理论的成熟及其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
资本市场历史悠久,但远没有达到成熟完善的境界,尚处在发展完善的过程中,与此相伴随的便是经济学家们对资本市场理论的不断探索。这方面,西方大批经济学家躬耕陇亩,身体力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再次奖赏资本理论的开拓者,不仅说明金融理论的重要性,也足以证明理论指导实践的伟大价值,这对中国的证券市场建设与理论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与现实的启发意义。
相关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