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欧梵:重构人文学科和素养


来源:艺术国际

我的另一个“接枝”故事比较复杂,连接点至少有两三个,也是最近我从阅读中无意得来的。我从未想到研究朱光潜,然而这次偶合的机会却令我不得不重溯人文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一个悲剧。朱光潜在他的译本中,特别把“维柯自传”也译了出来,置于书后附录。

我从另外一位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著作中得到的启迪更多,他对于“过去”有一套特别的看法,在那篇短短的《历史哲学提纲》(Theses on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中,他说:“过去像是一个瞬间即逝的闪烁意象,只在认识它的那一刻被抓住,而后就永远不见了”,那短暂的一刻就是“现时”。他又说:“现时作为一个弥赛亚时间的模式,就是把人类整个历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节缩,正像是在宇宙中人类历史的地位一样。”他这种说法,有点玄,甚至有点神秘,高不可测,但不管他怎么说,他对于“现时”却赋予极大的意义,我们也可以说:现时是由无数个过去的碎片集结而成的,我们如不正视现时的意义,一意“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话,那么现时也会瞬间变成过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我也重视现时。

我想提出的一个粗浅的人文方法,就是把福柯和本雅明的说法连结起来,把我们所在的“此时此刻”付以新的意义,而不是无聊地把它“消费”掉了,这种意义是需要自我不停地建构的。我们不必把远古作为起点,而是反过来自今探古,突显过去某一个“时辰”(moment)或“时代”和现在的相关性,所以我在上一讲中特别提到晚明。有时我也会把二十世纪的世纪末和一百年前十九世纪的世纪末来比较,或把现今、晚清和晚明三个时代并置来看;上两个“世纪末”影射的就是我们所处的世纪初,这是一种竖向(diachronic)的宏观法。另一种方法是横向的(synchronic),把一个时间点———譬如一百年前的一九〇九年———作为一个坐标点,来横看世界各国文化,就在这一年,中国的北京和上海发生了什么?奥国的维也纳发生了什么?还有巴黎、伦敦、纽约。我用城市作为连接点,是有所指的,因为“现代性”(modernity)的故事都发生在城市,特别是大都市。

我的人文思想的第三个来源,是二〇〇三年才过世的文学评论家萨义德(Edward Said),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支持巴勒斯坦独立的政治家,他以一个来自第三世界的流亡分子身份进入美国的学术殿堂,著书立说,我对他十分尊敬。在他去世前不久写的一本书《人文主义与民主批评》中说:“人文主义是人类意志和体性(agency)所创立的形式和成就,它既不是系统,也不是非人的力量如市场或无意识(可以左右),不论你如何相信后者这两种力量的操作。”我觉得最后一句话,语带讥讽,指的当然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和弗洛伊德影响下的非人性和非理性的无意识。萨义德坚信人的主体性和独创性,因为历史是人造出来的,在这一方面,他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的信徒。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人文 人文学科 朱光潜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