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东方——周韶华访谈
2015年01月12日 14:41
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周韶华
周韶华被艺术界视为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大家,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康:因为美术学术上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文革之后“左”的思潮影响,在当时的背景下谈艺术创新的确是一次“破冰”行动。(文章出自《中国书画》杂志) 2013年9月7日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隆重举办
四、理论思考是中国画发展的现实需要
康:您在青岛写作《感悟中国画学》,继续您对中国画的思考。以您85岁的高龄一天从早写到晚,年轻人都受不了。
周:写这篇东西,我觉得是一个历史担当。因为今天中国美术界的理论太匮乏,传统文化精髓丢失太严重,可以说是文化缺失。我们的老祖先给后代提供了很多东西,我们要把这些东西进行系统梳理,顺理成章地梳理出中国画的学理体系。理论是我们的心灯,任何消解中国文化、“去中国画”的都是拔根。所以,我要暂时放下画笔,把想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我宁可少画一些也得写出来,期望给当今的画界提供一点理论建设的思考。
康:您在新著开头的题记中说是怀着一种文化受惠的心态。
周:是的,历史给了我们这么多好的东西,如果把这个东西不当宝贝把它弄丢了,你怎么交代呢?这是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的恩惠,我们一定要有五千年的文化自尊和文化自信,在这个根基上,创造未来更加美好的现代文明。
康:当代的水墨艺术创作,如果从笔墨程式看似乎已经很成熟了,画家们觉得到了今天甚至都不好去超越,这是一个困境吗?
周:这样表达不一定准确。从东方价值观的视角看,有发展,也有丢失和退化。现在的笔墨应该说好多都赶不上古人,这个笔墨应该看它的文化信息量,笔墨里头你没有老子讲的“大象无形”、庄子讲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些信息,没有一点这种感觉,不能称其为很高的笔墨。它的文化含金量差得太远,文化元素是历史积淀的内在结晶,它是一种感觉,它有一种特征,这种特征是标志性的。比如说我们看汉代的那些雕塑,它给人一种非常雄强的、不可战胜的、充满自豪感的感觉,它那种博大的力量,真正是把汉代那种民族英雄主义给呈现出来。用这种标准衡量,似乎今不如古。用现代标志看,似乎还不到位。我们讲笔墨,现在的笔墨干巴巴的,里头没有文化含金量,没有内涵,没有信息量,这个信息它不是贴标签,它是一种精神,这是非常要命的东西。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国画的艺术精神,要在艺术本体上发力。在理论上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些东西,就会造成很多的误会。我们一定要立足中国画的艺术精神,立足中国画本体,开放包容,处理好中外古今的关系。
康:中国传统书画的发展就像您说的,要在中国的文化原典里面去找营养,但是您又提出“以中化洋”,吸收一些“洋”的东西。这怎么理解?
周:我们要有这样一个理念,中华文化五千年它形成的底蕴,这个底蕴事实上是我们的一种民族精神,有这种民族精神,就说明我们有能力有资本有依托来融化、消化、吸收一些外来的先进文化。而不是简单地去处理古今中外的关系。我想特别举个唐朝的例子。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它沿着丝绸之路把外国的东西引进中国,进行消化,进行改变,最后它变成中国的了,也就是把它“化”进来了。比如佛教,它本来是印度的,到了唐代变成中国的禅宗了,这个文化吞吐量多大!这个消化能力多强!这个“化”很重要,如果简单照搬,你没有消化,没有融化,没有变化,没有变成中国的,那就不属于“化”。现在你看佛教在印度没有了,中国还有,它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对这一文化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我们要学习那时候专门派高僧去取经的那个皇帝的见识,如果他要把它看成一个敌对的意识形态就完了。所以,派人专门去学,学了以后感受到这种教义所带来的心性的纯洁、情怀的关照,又把儒道释汇为一体,变成了强盛的唐文化。唐文化的影响力现在我们还能看到,比如它的雕塑,它的壁画,但它的很多东西实质上都是从丝绸之路“拿”过来的。历史已经有这样的先例,我们还怕什么呢?关键是你的胃口要大,你要有这个胸怀,要有消化能力,要把它变成中国的。中国对外文化传播也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态,把文化作为友好连接的纽带。
康:您讲的“横向移植”,就是指这样的一种文化态度。
周:对,横向移植,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洋为中用。现在需要有刚才说的唐太宗那样的大胃口,包括武则天都是很了不起的。“洋为中用”是我们的国策。
康:您同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是“隔代遗传”,是您80年代在香港的一个演讲中提出的。
周:没错。香港中文大学它有一个艺术系,请我去讲课,他说讲课要出海报,你讲什么题目呢?我的讲课主旨是讲创新,但这个题目太大白话了。当时我摸了摸头,脱口而出:“隔代遗传与横向移植”。其实我原来自己也没有酝酿好这么一个既容的概念,他一逼,激发我一下子把我平时的想法说清楚了。我过后自己都感觉到很神奇,很高兴的。我这个概念从哪来的呢?是我下放到农村去生产队种地得到的经验。再好的粮种你连续在一块地上种两三年就变成劣种了,所以这个粮种每年必须要更新换代,不然良种就变成劣种了。讲艺术为什么要提出隔代遗传呢?因为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画就停留在中国文化的某个阶段上相互抄袭。原创者了不起,传承者老是重复来重复去,从清朝末年到现在,还是那个东西。所以要提出隔代遗传,否则再继续就优种变成劣种了。诚然,真正的文化是属于世界的,它不应该有国界,达芬奇也好,贝多芬也好,你分什么国界?哪个国家好,就借鉴谁,为什么不可以吸收呢?为什么要拒绝呢?所以我提出要“横向移植”和“隔代遗传”。
康:您怎样实践“横向移植”和“隔代遗传”的?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