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神游东方——周韶华访谈


来源:艺术中国

周韶华被艺术界视为中国水墨画坛的革新大家,是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开拓者和先行者之一。康:因为美术学术上的意识形态,尤其是文革之后“左”的思潮影响,在当时的背景下谈艺术创新的确是一次“破冰”行动。(文章出自《中国书画》杂志)  2013年9月7日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隆重举办

周:我是从色彩和水墨的融合上做了一些探索。唐代晚期的王维提出过“夫画道之中,以水墨为上”他把金碧辉煌的色彩给否定了。确实在一定时期水墨画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不借鉴色彩、不重视造型、不重视现实生活就是文化发展中最大的矛盾。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题材、形式、表现方式上做大的调整,因为中国画很长时间牺牲了色彩,那么我就要做色彩和水墨融合的努力。色彩是西方人的长项。尤其是西方印象派的“色彩革命”和“色彩解放”对西方的油画影响非常大。西方绘画的进步可以说主要表现在色彩上。我很长一段时间就是寻找吸收西方色彩的技法。解决色彩的问题和过去的黑白灰的关系就产生了矛盾。过去人们认为色彩影响笔墨效果。所以克服这个矛盾也用了很长时间。中国画的构图过去比较简单,基本上是“之字型”构图,我们可以面对大自然,通过大自然去寻找新的形式。除此之外还要和西方的现代构成进行融合,这样你的绘画才能增加新的语言。再就是“线条”的运用,中国画的绘画主体语言基本上是点线。我把中国画的点线和西方的块面进行结合,块面用在绘画里非常解决问题。比方说北宋范宽、李成的山水画的迎面就来一个大山体,这个大山体就是一个大块面。过去西方对块面的意识可能没有现在这样直言块面,但是它在控制画面的时候作用非常大,气势非常逼人。我在很长一段时间解决的就是点线和块面、色彩和水墨的关系,章法和西方构成寻找契合点。基本上还是融合得比较成功的。

康:但无论什么样的创新,都要遵从艺术的基本规律,比如您正在写作的书稿中谈到的“以形写神”、“神与物游”、“气韵生动”、“以神法道”四个艺术智慧。

周:艺术规律就是艺术创作的最本质的东西。但谈艺术创作,关键是如何把规律性与自由性协调起来,既要讲规律性还要重视自由性。进行艺术创作需要非常自由的状态,艺术天分才能很好发挥。如果你限制他这样,限制他那样,艺术就没法搞好。但是否定规律也不行,艺术本来就是有规律的,完全否定规律不可能搞得好艺术,要把这两个东西很好统一起来。从历史上看,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在艺术上对中国提供的经验是非常丰富的,非常经典的。春秋战国时期看到大家可以各种意见自由发表,所以才出了诸子百家,出了那么多经典。如果哪个朝代只讲一统独尊,不讲多元,不讲创造性,不讲自由性,艺术的创造性就会泯灭。

康:“气韵生动”是南齐谢赫在《画品》中论及的一个重要观点。我看过您的文稿,感到您对难以言传的气韵做了一个很好的发挥。您说“气韵应当在空阔处加以领会”。

周:“气韵生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智慧,是中国画精神的“升级版”。讲气韵,要有空间感。我刚才讲空间指的是视觉空间,中国画家特别是现在的画家对空间没有当做一个大的概念,老子、庄子是把这个空间当成一个大概念,所谓“大象无形”就是指一个宇宙都是空间,我这里讲的空间再缩小一点,古代和现代这是一个空间,东方和西方这是个空间,你没有这种空间意识,你搞艺术就没有进入这个境界,有了这个东西以后,包括中国画里有时候烟云缭绕,它实际上就有宇宙意识在里头,就有那个现象,要没有这个东西,完全是平面的,单线平涂就没有多维空间的感觉。

康:现在很多人讲“新水墨”,都在用这个概念。

周:有一批理论家、批评家,他们为了标新立异,搞新的东西—谓之“新水墨”,但它始终没有找到“新水墨”的灵魂是什么。这个概念是很游动的,缺乏文化内涵。我诚恳地希望他们在理论上能有所作为,不致使“新水墨”文化虚无化。

康:人们总在思考中国画的当代性问题,人们说从您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周:至少我有这种使命感。我现在还不能说是当代性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当代性还在群体探索的过程中,是几代人的使命。就是在某段时间大家都还在这么想、在这么做的时候,我也这样做了一点点。要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应该这么想、这么做就好了。当然中国画当代性问题的解决途径有很多,道路宽广得很。不会只有一个人、一种办法,这是群体意识,群体创造的总汇。(文章出自《中国书画》杂志)

2013年9月7日神游东方周韶华艺术大展在中华艺术宫隆重举办

资料图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郝佰云]

标签:美术 文化缺失 1983年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