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陈光远:在为桑梓著书中奏响抗癌之歌

一样的黄河水,一样的家乡情,别样的英雄传

“惠民县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可很多人不知道,当代惠民人也有很多业绩突出的名人达士,他们和我们喝着一样的黄河水,吃着一样的玉米面窝头,却为国家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我有浓烈的兴趣去记录他们的故事、思考他们成功的原因,同时感到这是一种光荣的义务、责任。”陈光远说,他特别希望贫寒子弟能够从这些乡贤成长中汲取到“惠民式的正能量”。

曾先后在惠民县教育局、县审计局、县委、县政府、县人大等部门任职,作为惠民县的“老文秘”,陈光远亲身经历了长时间的孙子故里之争。他说,各地争名人源于史料的残缺,留下了“不知英雄家何在”的遗憾,“国有史,域有志,家有谱,不管何种体例,都要叙事记人。正是鲜活的英贤个史,才使这些史、志、谱丰富多彩。也只有这些名人史准确完整,才能避免各地争名人的闹剧。”

以浓情为笔墨,陈光远在《当代惠民乡贤录》第一篇纪录的就是我国包产到户的首创者李云河。“李云河原姓苏,生于惠民镇桃王村的赤贫家庭,做童养媳的大姐15岁就因劳致病而亡,父母无力抚养6个孩子就将李云河过继给了李家……”

陈光远介绍,李云河和戴洁天实行了“个人专管地段责任制”,联地到劳,把包工责任制具体化,发表了中国第一份《包产到户总结》。1957年,李云河被错误定性为右派分子,被开除党籍,文革中更是被关押、游街、批斗。一次次人格侮辱未能磨去李云河的锐气,也从未使他对信仰发生过动摇。“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诚哉斯言,改革的先锋者李云河终于在改革开放后迎来彻底解放,并成为中国户学研究的奠基者,形成24万字的理论成果《中国农村户学》。

“我写作李云河的故事,经常感动得流泪,他决不是追名逐利的人。像他们这样的改革先驱,付出的代价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靠着执着的前行,才成就了一番事业。”陈光远说。

在陈光远的书中,很多珍贵的史料得以呈现。如国歌词作者田汉给惠民籍演员高博的新婚题诗:“广东有佳人,山东有黑汉,三年同甘苦,再煮大锅饭”;一代名伶陈永玲留下遗嘱要回家乡,京剧名家最终回到了大年陈故里的怀抱;惠民县第一位中科院院士魏炳波28岁就破格晋升为教授,30岁特批为博士生导师,首批进入国家“万千百人才工程”,首批“长江计划”特聘教授;画家李学辉为了节省时间就在教室里和衣而睡,4年学校生活在宿舍住了不到3个月……

滨州学院退休教授门立功是陈光远的老师,细读过该书的门教授认为,《飞花香远——当代惠民乡贤录》是生活史性和真实性突出的传记,可读性和学术性俱佳,是一部乡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优秀教材。

陈光远是个性情中人,虽然身患癌症,但接受笔者近三个小时的访谈却精神矍铄,不显疲态。他说自己正在整理散文集《三叶草》,也想记录当代惠民的女体育健将,出版《惠民女儿也勇武》。而只要他还有力气,刚学会敲键盘的手指头就不会停下,一直为他热爱的家乡高歌。

谨以陈光远《当代惠民乡贤录》中的一首自嘲诗结尾。

年逾花甲未曾休,强扶弱体觅名流。

秃笔拙文记乡贤,留于后人写春秋。

 
[责任编辑:尤丽娜] 标签:陈光远 奏响抗癌之歌 为桑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