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回不去的家,留不住的乡愁

城镇化是大时代的缩影,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结局。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想说爱你不容易

“打车软件”的出现,冲击了传统“招手停”式打车方式。

别被汇率“下”一跳

别被汇率“下”一跳

人民币的贬值究竟会牵动我们生活的哪些花销?

街头报刊亭数量减少 无奈变身“杂货摊”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我这哪儿还叫报刊亭啊?你看看,这点报纸和杂志也就是应景而已。我的收入几乎全靠卖饮品、手机卡、零食所得。”市区渤海七路一报刊亭经营者张先生无奈地说,像他这样能把报刊亭维持下去的还算是幸运的,他的很多同行早已经人走亭去。

曾经,市区几乎每条街的街道旁、每个路口都会伫立着一座散发浓厚文化气息的报刊亭。骑自行车上下班途中,只需一分钟的驻足,就能买份报纸看看;早起晨练的人们,休息间隙就可买份报纸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安静地一读……然而不知何时,这样的情景逐渐远离了我们。记者调查发现,现如今报刊亭生存境况日益窘迫,不但数量在减少,而且其传播文化知识的职能也大为弱化,已变成了便民的杂货摊。

  报刊亭数量日益减少,功能也已演变成杂货摊点

“现在想买张报纸太难了!”家住黄河二路渤海四路路口附近的孙老先生抱怨道,多年前,他每天晨练完回来的路上,就可以买份报纸。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报刊亭关的关、撤的撤,现在想买份报纸得走3个路口,而且报纸的种类也少得可怜。

面对像孙老先生这样的忠实消费者,报刊亭经营者也非常无奈。记者在市区繁华地段的渤海七路、渤海六路走访发现,90%的报刊亭主要靠售卖饮品、手机卡、烟、零食等维持生计。其中,在两家报刊种类比较齐全的报刊亭,香烟、冷饮、手机卡的种类则更加丰富。

在渤海七路南端位于繁华路段的一个报刊亭,记者看到报刊亭的玻璃窗上稀稀拉拉地挂着《瑞丽》、《车友》、《家庭》等杂志,走进报刊亭内,只见有限的几种报纸胡乱地堆放在一起,整个报刊亭内堆满了各种各样的饮品、零食,还有为电动车快速充电的机器等。报刊亭经营者张先生说,目前他只卖四五种报纸,就这些还卖不出去,而且利润少得可怜,拿《齐鲁晚报》来说,他提的价格是0.42元,卖0.50元,一份报纸赚8分钱,好的时候,即使提的15份报纸全卖出去,才赚1.2元。也有两三种报纸利润高些,每份能赚到0.2元左右,一天的销量却只有寥寥几份。

  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是报刊亭陷入窘境的主因

“现在网络这么便捷,谁还到报刊亭买报纸?你瞅瞅,年轻人哪个不是戴着耳机瞅着手机,两耳不闻周围事。来买报纸的只剩下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了。”一位报刊亭经营者说。

记者采访发现,绝大部分人认为,互联网等新兴传媒的强势崛起,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群习惯于用网络、手机等浏览信息、阅读电子书,使纸质媒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是报刊亭遭到冷遇的主要原因。

在渤海七路上,记者随机叫住了一名路过身旁正在看手机的女孩,问她正在手机上浏览什么内容?女孩儿干脆地回答:“玩游戏啊!”当记者还想再问她两句时,她头也顾不上抬地说:“对不起啊,我这个游戏不能中断。”然后就闪人了。

比起读者数量的减少,市民阅读习惯的缺失也是一大现实。在位于渤海七路中段的某大型商场旁,报刊亭经营者王女士说:“如今,买一份报纸或杂志细细品读的人越来越少了,阅读群体不仅数量在减少,阅读兴趣也在发生着改变,呈现出功利性、娱乐性、猎奇性,有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且这样的阅读趋势正在向中年群体蔓延。

自订用户的增多,也一定程度地影响着报刊亭的零售销量。退休在家的王老先生说:“我目前订着《滨州日报》、《齐鲁晚报》和《老年报》。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投递员会将报纸送到楼下自己的报箱内。只需上下楼的工夫,就能看上当天的报纸。”看来,获取信息的多元化,也是报刊亭备受冷落的一个原因。

 极少数报刊亭“独善其身”,源于店主个人爱好

在渤海七路北端,记者看到了一个很是“单纯”的小报刊亭:书报杂志摆得整整齐齐,四周干干净净,不卖冷饮,不卖手机卡,也不卖零食。在大多数报刊亭成为“杂货摊”之时,这样一家仅卖书卖报的报刊亭何以“独善其身”地生存?

报刊亭的经营者是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先生。老先生对记者说:“我经营报刊亭,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的爱好,我喜欢看书读报,还个人自费订了好几种报纸。”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捎带着卖些冷饮等能赚钱的东西时,他笑着说:“如果像别的报刊亭那样,卖冷饮、零食、手机卡,杂七杂八地什么都揽着,我哪能静下心来看书读报?买书买报的人如果想在我这里坐一坐看一看,还能找到看书看报的那份安静吗?”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环,报刊亭价值有待更好地开发

报刊亭逐渐减少,售书卖报功能弱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城市真的不再需要报刊亭了吗?报刊亭该何去何从?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滨州学院政法系党总支书记林晓金。对此,林晓金表示:“尽管现在网络对报刊亭冲击比较大,但并不意味着它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报刊亭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今更是承担了许多便民、惠民的服务功能。对于报刊亭,城市还依然需要。”

对于报刊亭的未来,林晓金认为,有关部门应从文化建设方面考虑,对像报刊亭这样的实体出版物发行点作出合理规划,研究制定有效的扶持措施。不能这样任其自由发展,更不能把这一民生问题交给单纯的职能部门决定。对于报刊亭来说,在报业转型过程中,应逐步改善形象、扩大自身服务职能,比如开发快递代收服务等。报刊亭在承担卖书卖报职能的同时,也可以开辟一块小小的空间,让人们不仅能买书买报,还能坐下来安静地看书看报,成为城市的便利亭。

一位经常看报的王先生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对于新闻,虽然在互联网上我们都能够获得,但那毕竟是快餐式的阅读。八卦新闻网络上倒是多的是,但是真正深度和权威的报道、专业的评论,还是来自报纸,这才是纸质媒体和报刊亭生存下去的根本。”

记者程海莉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报刊亭 杂货 无奈变身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 社会
  • 娱乐
  • 生活
  • 探索

聚焦山东

山东金融创新发展论坛

山东财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