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们的信任

2020.2.20 第6期 作者:宋传杰

庚子年初,开篇之作。初春已至,正月未结。在此给大家拜个晚年,谨祝祖国早日战胜疫情,各位阖家安康遂顺(最后两句,未能免俗,落入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Season Greetings”套路。由此看来,在有些时境中,善意比执拗更为适宜)。

除夕之前,就和徒儿商量,确定了今年笔耕的一系列题目。然而,一场牵动全国的“战疫”,让其他物事的重要性都退居其次。老宋甫入花甲,且退出一线,可以奉献的力量甚是微薄。聊作此文,表达对时艰的关注,对国人的祈福。

话不宜长,切入正题。

小区(A)

2月18日上午,接到小区物业通知:除指定的进出口之外,其余通道全部暂时封闭。下午再次接到通知:小区住户去指定地点填报信息,同时领取(防疫期间)临时通行证。翌日一早,去露天菜市场买了点口粮,顺路填表格、按手印、领回了出入证。

小区不大,只有几十户人家,业主之间相互知根知底,物业、保安、甚至居委会也对业主的情况“门儿清”,通行证其实非必要。但是,小区能够不折不扣、与时俱进的落实疫情防控政策,这种认真的作风应该被点赞。

单位

单位的反应比小区更为迅捷。1月26日开始(从那时到现在一直如此,尚不知何时结束),单位要求以部门为单位,每天下午17时准时汇报个人状况(我是谁、我在哪儿、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何人同行、安康与否……)。一个假期过完,雇主对我的了解程度堪比我夫人。

复工之后,进出单位也不太容易:戴口罩、查体温(进院进楼都要查),站队列(电梯里画着格子,一格一人,不得越界),吃盒饭(食堂供餐、代表取餐、工位进餐)……种种举措,在紧张中让工作井井有序,在繁琐中让同事倍感安心。

小区(B)

上一篇文章提到过,家里还有一套旧房,去年年底开始重新收拾,打算重新入住。节前没赶完工,但是光伏地暖的电驱动循环泵已经在运转了。这几日算着电卡的储值应该所剩无几了,就想去处理一下。由于是特殊时期,稳妥起见,就先致电该小区物业询问状况。

一问之下,就无法前行了。小区物业的回复纲要如下:

◆ 好久不见,你是从哪里来?

◆ 好久不见,你曾往何处去?

◆ 持彼处的通行证,不能走此地这条路。

◆ 但凡防控文件无明确支持,我们只好抱歉地说声爱莫能助。

最后,只能委托物业代为办理。不过,不能亲自去看看房子,总有点儿不放心,而且也给物业增加了劳动量。

当然,对于小区这种严谨,也应反手就是一个赞。


上下一心,团结作为。究其原因,可以先看下面这种ABCD示意图。

(图片来自网络)

看图之后,是不是心有戚戚然?谁又能确定谁,是不是2B(很想为这个词找个替代品,然而有心无力)啊?甚至是3B、4B啊?

难怪大家心存戒备,着实情有可原!

1+1+1≠3

虽然处处看得到团结一致+紧张有序,但是综合起来一琢磨,还是被老宋掘出了槽点。

小区(A)应得到1个赞,单位应得到1个赞,小区(B)应得到1个赞。三家叠加,却不应该得到3个赞。

因为,单纯对个人而言,三次检查、三张证明、三度汇报、三套防控下来,检查人员一共受三次累,被检查人员一共折腾三番,也还是只能证明和保障一人份的安全。

然而,对于这种反复的折腾,大多数人是不会抵触的,当然,是在不耽误大事儿的前提下。

凡事有例外,徒儿的朋友h就不在多数人之中。

这位年轻人有紧急事情,需要从济南赶往外市,抵达之后被要求隔离14天才能行动。根据要求,返回济南后还要隔离14天。h给徒儿发信息,表示自己“欲哭无泪”。

上网查了一下,真有不少和h遭遇相似者。而且,官方的要求也写的明明白白:

外省返回人员,按照国家防护规定,居家自我隔离观察时间为14天(编者注:14天应该是一般情况下的病毒最长潜伏期),应与家人做到“三分开: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每天上午下午两次量体温……

更有甚者,网络上有人讲:相邻的A、B两个村,距离不过个把公里,从A村到B村,要先隔离14天,从B村回到A村,也要隔离14天(未经核实,不知真假)。

互信呢?

平日里,和谐紧密的邻里关系、区际关系、省际关系,面临疫情防控这种大考,怎么变得如此脆弱了?人们常说,友谊的小船怎么怎么滴,这次是全面验证这句话的最佳时机。

小区之间不能互信;城市之间不能互信;省份之间不能互信。

因为谁也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按照同样的尺度,来把控防疫措施。万一?万一!万一对方在某个环节存在疏漏呢?对方在某项披露注入水分呢?牺牲外来个体的时间,换取一方平安,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最近偶有出现局地因为没有坚持好14天而新增疑似感染的教训,也从反方向说明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道理。

在防控像类似COVID-19的过程中,我是非常推崇「保守就是进取」的— 宁可多坚持14天、也不能给疫情防控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近日,QLTV就《山东的搬家式驰援湖北》约我谈一下看法,我表达的其中一层意思是:「山东以“十防九空”的高标准抓本省的防控,后院平稳,才能搬家式、特别是能分十几批派出1600多名呼吸、感染、重症医学科等精锐医疗资源去驰援。」虽然,我暗自忧虑:万一后防失守,这1600名白衣战士是无法及时回援的。

特殊时期的互信缺失,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平常时期的互信缺失,让人百思不解。

去年年底,我们做了一个关于《医疗与医保——从改善患者就医效率的视角》的调研(调研报告撰写中)。期间发现,卫健电子健康卡与医保电子凭证之间,就因为卫健部门与医保部门之间缺乏互信,而使得卫健电子健康卡与医保电子凭证在医疗环节上难以互联互通互融,从而影响了患者就医效率、并且正在给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或者重复投资。

在春节假期里,我也一直在琢磨,能不能用IT手段打破疫情防控中「互信」的魔咒?

夫人颇为不屑:你那些IT知识早过时了,还“手里有锤子、就看什么都是钉子”。罢了这些念头吧,赶紧来扶着宝宝学走路吧!

我捍卫夫纲:打住!我的知识可能过时,但脑子不老化、思想不僵化。未理出大事的头绪,你和榴莲(宝宝小名)都靠边。

夫人强行支撑:啧啧啧!你还年轻化呢,是不是还想自由化啊?

我乘胜追击:想了,咋地?娶鸡随鸡,娶狗随狗。大半辈子下来,我早想明白了,你就是我的自由。

夫人无言以对,我大获全胜。

保全夫纲之后,继续思考卫健与医保的「互信缺失」时。忽然想到,健康卡的主旨在「健康」啊!卫健电子健康卡就应该加强一下其防疫方面的功能(我且不知道其有没有把防疫的部分包含在「健康」中)。

比如:能够随时随地把防疫期间的核查和防控措施,作为个人健康信息记录下来,从A到B时,B地一扫居民健康码,个人防控过程和历史记录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 那样的话,我还需要办理证明才能“从这里来”么?

✔ 那样的话,我还需要经过隔离才能“到那里去”么?

一场疫情,给祖国的发展按了一次“暂停键”。我们期盼,艰难早日结束;我们相信,胜利已经不远。从另一个角度,灾难往往是文明进步的催化剂。不知经此磨难,电子健康卡的功用能否得到升级,在战疫中化作健康的“通关把手”,进而成为“互信”的桥梁纽带。

有关机构和相关人员,要不要努力尝试一下,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做出独特的贡献?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码字、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