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苍狗,此茶尚温否?

2019.12.30 第3期 作者:宋传杰

【导语】

有道是「人走茶凉」。时尚却是「人未走,茶已凉」。

特别声明:文中所述纯粹是本人亲历的个案,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勿对号入座。

凉度

上半年某日,进某个大院。

遇一位同龄的老友,也是上世纪80年代同一大院、不同单位的伙伴。

这位处长级的老伙伴,近两年转岗至“边缘部门”工作。虽不像以前居轴处中、抛头露面的,但也落了个清静。言谈话语中,他对这个退休前的“过渡性”岗位很是习惯。

时间尚早,我与老友慢走闲聊,相谈甚欢。这时,对面远远走过来一位年轻人。看起来“很机关”,让人一见难忘。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当TA走到距我们十几米远的时候,忽然“很恰巧”地掏出手机、“很认真”地看着屏幕,“很自然”地与我俩擦肩而过。

我对老友说,今日不同往日。我们年轻时,如果身处同一个大院,即使不在同一个单位,也能相互熟悉。如今大院的人太多了,才出现这种相见不相识的情况。老友吭哧一声:“我们是同一个单位的。”我有些惊讶:“怎么连个招呼也不打?”老友叹一口气:“现在的年轻人,很功利的。如果TA认为你对其无用,就连露个笑脸、问句‘吃了吗’都欠奉。”我说:“也许TA刚才刚好有急事。是你太敏感!”

老友道:是你太单纯。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个月某日,又进该大院。

等候开会的时候,遇到另一位伙伴,聊了几句工作。也是无巧不成书,又遇上了那位“很机关”的年轻人。这一次,TA远远地就调出满脸笑容,径直走过来打招呼。谈吐得体,举止热情,我看着都熨帖。随后,TA还主动与我握手攀谈:“宋参事,早闻大名,久仰久仰。”

对了,这次的聊伴,在“非边缘部门”的“非过渡性岗位”。

第二天,我与大院的老友通了个电话,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通。老友调侃道,你记性真好!这点小事儿能记这么久。老伙计呀,要学会见怪不怪啊!

我不知道自己是“一叶障目”,还是“一叶知秋”。总之,从此再进此大院,都会感觉阵阵凉意透心穿体而过。

温度

19世纪80年代,我在一个大院工作过六七年。一早一晚的上下班时间,我和小伙伴们经常路遇工作中的领导或前辈,甚至包括省长或是秘书长这样的重要领导。我们会迎上前大方地打个招呼。虽然他们记不全大院的所有人,但是面对别人的问好,总会做出亲切地回应。

那时候,各项规章都不像现在这么细致。有些同事家的学龄儿童,会在放学后自个儿跑进大院,等家长下班后,骑自行车带他们回家。一路上,父母会让孩子向认识的同事或是领导问好,总能得到热情的回应。有几位单位负责人就特别喜欢孩子,每次听到孩子喊“爷爷好”或是“伯伯好”,就会笑逐颜开,甚至会要求抱抱娃娃。

大院里有一位赵姓的副秘书长,一米八几的山东大汉,每日西装革履,总是风度翩翩。他的嗓音极富磁性,语调铿锵有力,带着明显的鲁东腔,声音悦耳又健谈,大家很喜欢听他讲话。有时下班同行,边走边聊个千儿八百步,也是一种精神享受。

另有20年,我经常出入另一个大院。无论是大事小事,相关领导必然亲自安排接洽事宜。就算会面再为匆忙,至少也会喝到一杯热茶。走在楼里楼外,也总有相熟或不相熟的朋友迎面招呼一声“宋委员”,或是点头微笑致意。

这样的情形,应该称之为“大院里的温度”。机关工作中的所有龃龉,都消弭在这种其乐融融的大氛围中。

2016年初,我转到二线岗位,开始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总部的一个公益项目上。几年中,多数时间都在国定县“上山下乡”,偶尔才回单位。

无论是新同事或老同事,无论是认识或不认识。对大部分人而言,我的功利性能已经是零甚至是负的了(此处不解释,凡是懂“功利”的人,一定懂得“负功利”是啥东东)。

见识过“很机关”之后,我刻意留意了一下:我单位的同事,有没有“很机关”的同类?

回单位期间,多是在早餐和午餐时间遇到同事,当然也会在电梯或走廊里偶遇。

老伙计们会说,“吖,很久不见了。回来休整吗?”不经意的语调,透露着一股子熟悉和亲热。

年轻一些的会喊“宋总好”或“宋老好”,或者干脆叫一声“宋总”或“宋老”,简洁而不失礼貌。

有些尤其年轻的新入职同事,我连面孔和名字都对不上号,也会和我搭话:“宋老您好,我又在电视看到您了……”我会趁没人注意,努力摆出一副慈祥长者的架势:“小伙子/姑娘,叫什么名字啊?在什么部门啊?……”

(图片来自网络)

还有,即使是单位的高管,也会在见面时对我嘘寒问暖的。有时下班回家时在路口遇上,同事宁愿错过多等几个红绿灯,也要停下脚步说上一番好久不见的话,顺带打听一下我上山下乡的进展和见闻。

印象特别深的,是今年夏天去某县出差。正好有一位同事在该县附近常驻。得知我到了TA的“地盘”,这位同事特意驱车一个多小时,硬是找来了我落脚的地方。两人一起吃了顿丰盛大餐——路边小店,每人一碗海鲜面。

虽然是寒冬,想到这些,心里的那个热乎劲儿,可以煮火锅了。

适者生存

《庄子》里有句话,叫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人生是各有各难处、各有各念想,人与人的相处,与其惺惺作态,真的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家都过得自在舒服。

有时候想一想世道变迁,就会突然感悟:不应该苛责“很机关”的太过功利,是环境本就太过现实。

那位老友说得好:

人走茶凉,是常态;人没走呢,茶就开始凉,是新常态。人走茶不凉,才不正常。

每一个人都应该尽早适应新常态。

达尔文早就告诉过我们:适者生存。

还不明白?当心和我一样,成为即将OUT的一代。

不过,凡事无绝对。

世界上总有人走茶不凉的热土,让人恋热不舍。

就像老宋,有时候刚从外地回来,就要跑去办公室。

宋夫人就问:刚回来,休息一天呗。你现在都内退的人了,别去办公室给同志们添麻烦。

老宋会告诉夫人:去我们单位暖和一下。

宋传杰

宋传杰,资深金融IT工程师,昵称coolbuddy,爱码字的理工男。SEI学士、SPU硕士,CEIBS硕士,SUNY@SB AIMP文凭。九三学社社员(2002~2017年期间任省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曾任山东省政协委员20年(其中后15年为常委)。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中央直接联系的高级专家。『益农融商●公益扶贫』项目首席顾问。爱好“探知、读书、码字、徒步、拍照”,乐享“饮食、茶、咖啡”。

凤凰网山东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