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海迪的多面人生


来源:山东商报

这个动作对于正常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自胸部以下没有知觉的人来说,却很痛苦 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海迪挺过来了,不但挺了过来,还自学了中学大学的课程,写出了很多作品,成了政协委员,做了残联的主席……

张海迪

原标题:张海迪的多面人生

用胳膊支撑起自身全部的重量,然后抬起头,露出自己的微笑

这个动作对于正常人来说,或许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自胸部以下没有知觉的人来说,却很痛苦

然而,有人不但可以这样支撑着自己的身体,还可以露出自己最美丽的微笑

她就是张海迪

近日,描写张海迪人生经历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在济南上映,这不由得唤起了大部分人的记忆,记忆中的张海迪还好吗?本版撰文/记者李解

1

谈工作:

忙的没时间接受采访

海迪很忙,忙到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病痛的折磨,工作的压力,让她已经没有时间接受采访。然而在听说记者是来自山东的老乡时,海迪还是在吃饭间隙抽出时间,仔细的回答了记者的问题。

海迪很忙,因为等着她去做的事情很多,作为中国残联的主席,她每天要做许多工作:与同事们商讨各种工作事项,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安排自己的考察出行,思考各种工作上的事情……当然,最重要的是,海迪还要坐在轮椅上,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

用自己的双臂支撑起自己全身的重量,然后昂着头,露出自己的微笑——坚毅、自信、美丽、果断,这是张海迪出现在大家面前一贯的形象,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如果她收起自己的双臂,她便会像一个面条一样歪倒在轮椅上,然后她就无法正常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我不愿意躺着跟人说话,那样很没礼貌。”于是,张海迪就这样坚韧的坐着,然后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虽然工作很忙,但是在听说记者是来自山东的老乡时,海迪还是抽出自己吃饭的时间,跟记者详细的谈起了自己最近的经历,“济南,那是我的家乡。”张海迪的思绪似乎回到了1955年,那一年的9月,小海迪出生在济南,在随后的5年中,小海迪用自己的双脚开始丈量自己的生命,然而5年之后,她却因为病痛失去了这种权利。

上苍对于这个女孩子,过于的苛刻,以至于连医生都断言,如果小海迪在今后的日子里被病毒感染了肺部,或者是褥疮,就会因此而死去,即使能够规避开这些风险,只怕她也很难活过27岁。然而让所有人意外的是,海迪挺过来了,不但挺了过来,还自学了中学大学的课程,写出了很多作品,成了政协委员,做了残联的主席……

2

说身份:

更愿意做医生或者作家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张海迪的名字就已经家喻户晓,或许对于一个演员或者一个明星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但是对于张海迪来说,她更羡慕更喜欢的,是平凡的生活。

“其实我更喜欢也更希望能够做一个普通的人,平凡的人。”张海迪这样表示,在她的头上一直有几个无法剥离的帽子:“八十年代的雷锋”、“当代的保尔”……而这样的名声,海迪并不喜欢。

或许在全国来说,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张海迪那样,有过如此多的身份:“乡村医生”、“榜样典型”、“精神偶像”、“作家”、“翻译家”、“妻子”、政协委员、残联主席……“在我五十多年的生命历程中,我的确做过不同的事情,因为不同的时期,我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比如少女时代,我在农村就选择当医生为老百姓治病,我希望做一个有用的人,做一个被大家需要的人。回到城市,我选择了写作,因为我内心有太多的感受要表达,也只有文学才能表达心灵世界。但是到中残联则是工作的需要。”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海迪笑了,她告诉记者说,如果可以选择,她或许会选择继续当医生或者作家,而不是其他的职业,“不过不管做什么,我觉得都要认真一点,只要需要我去做,我就一定要做好。”

因此在进入中国残联之后,张海迪一直在不断的努力学习工作,不断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且想尽办法为残疾人谋取“政策福利”,“十几年前,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我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允许有能力的残疾人驾驶汽车的提案》,这不仅仅是残疾人驾驶汽车的问题,这是对残疾人权益的保障,也是他们实现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梦想。”去年4月,残疾人驾驶汽车终于变成了现实,这让张海迪兴奋不已:“看到一些残疾人兄弟姐妹驾驶汽车去工作去旅游,我真的为他们高兴。”

3

话性格:

一度抗拒

残联主席之职

人们给张海迪的身上打满了各种烙印:自强不息,坚韧果敢,但是事实却是,张海迪的人生词典中,有一个被人们忽视却非常重要的词:拒绝。

“人要有思想,才活得有意义。” 在采访中,张海迪曾这样对记者解释。

确实,在张海迪的过往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有思想的人,往往会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从当初去北京作报告时拒绝穿军装、拒绝改变发型,甚至拒绝某位领导人的小礼物开始,到拒绝组织安排的重要工作、拒绝上级领导给予的优待、拒绝大学授予的荣誉和褒奖,张海迪一直在“拒绝”着,甚至于连残联主席这一职务,张海迪也曾拒绝过。

“因为在我心里,觉得没人能够代替邓朴方”,张海迪表示,自己早在1984年时,便与邓朴方相识,相同的身体病痛让她可以理解邓朴方的行为。“他能忍受如此大的痛苦,还能够放下自己的痛苦,为更多的残疾人筹划一件件大事情,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然而当邓朴方“游说”她做残联主席时,她却拒绝了:“我觉得自己是个没上过大学的人,平时也不接触这些工作,所以我觉得我不适合这一职位。”但是经过朋友家人多次的劝说和鼓励,张海迪最终接受了这一工作:“既然做了,就一定要做好,要像邓朴方那样,为我的那些兄弟姐妹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4

聊电影:

对电影不太满意

1991年,张海迪写出了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该小说随后成为了当年图书热门榜上的常客,甚至被韩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也是从那以后,一些导演和编剧不断的找张海迪,希望可以将这部小说推上荧屏。

如果要把张海迪的作品做一个介绍,只怕要耗费掉上千字的篇幅。据不完全统计,从1983年至今,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已经超过100万字。

但是在这些作品中,最吸引读者的,莫过于1991年她出版的带有自传体性质的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这部记载有张海迪亲身经历的小说,一度成为人们争相传阅的对象,也正因为如此,在“名人效应”的带动下,不少演艺工作者都想将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或者电视剧,呈现在荧屏上。

然而对此,张海迪的答复却是:“我考虑一下。”谁也没想到,张海迪这一考虑,足足考虑了20年。对此张海迪坦言:“一直以来,我非常犹豫,因为从小说到电影是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在张海迪看来,这种二次创作的过程中充满了碰撞,尤其是导演和编剧之间的碰撞,而张海迪最害怕的,则是“写的与拍得不一样,电影会改变文学原有的模样”。

在与导演进行了多次协商后,张海迪终于按照心中的想法,改出了自己的剧本,今年3月24日,描写张海迪人生经历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正式在北京首映,随后开始在全国各地轮回上映,而该影片的票房也在一路飙升。

按理说,这样一个有市场有票房的影片,理应让张海迪满意才是,但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海迪却表示:“怎么说呢,看到电影后我觉得整体意义上还可以,但与我心中的电影相比还有不同。”

5

语生活:

喜欢尝试新生事物

在采访中张海迪说得最多的,莫过于:“我是一个普通人”。然而多年来,聚光灯下的她反而会被人们忽略掉“普通人”的特性。那么作为一个普通人,张海迪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如果我们抛开张海迪头上的各种光环,或许我们会发现,她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只是很多时候,聚光灯下的她往往被各种光环所笼罩,这也使得她的生活变得非常神秘。

“其实我的生活跟普通人一样。”张海迪笑着说:“我以前在山东的时候,特别喜欢小狗,还养过一只,可惜后来到了北京不太方便养,所以只好把它留在山东老家了。”如果没有了工作,张海迪也会看看电视,看看书,或者写点什么,这已经成了她的习惯。

“偶尔我也会上网打理一下我的博客和微博,”在张海迪看来,自己与普通的年轻人一样,对于新生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她自己学会了使用计算机,还在网上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和博客,除此之外,最近她还迷上了网络上的公开课,在张海迪看来:“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大学的课程非常吸引人,尤其是文学、哲学、宗教、生物和医学等,都是我感兴趣的。”除此之外,她偶尔也会在电脑上下下象棋,跟虚拟的对手博弈一番。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困难,而生命就是为了克服困难存在的。”在采访结束时,张海迪这样向记者总结她的生活状态。

相关专题: 山东姑娘——张海迪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延亭]

标签:张海迪 1983年 人生经历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