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
  • 医改困境:卫生人才短缺 多地补偿“力不从心”
  •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取消以药补医。但在现实中,缺乏长效补偿机制、僵化的人事编制制度、医药价格难理顺等问题,使县域医改加速乏力。
  • 新医改第六年硬骨难啃 医改办归口讨论再起
  • 2014年已是新医改自2009年启动以来实施的第六年。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公立医院垄断市场等因素极大制约医疗服务的供给能力,供需缺口在医疗服务市场中颇为明显。关于国务院医改办归属问题引起广泛的讨论,背后实际是如何在医改的推进过程中有效的协调各个相关部门。
医改

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致收入减少 基层医改债务压力沉重

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基层财政负担日益繁重。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后,偿还药品历史欠债问题以及补助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收入,让财政补偿压力极大,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短期内很难建立长效的财政补偿机制。部分省区医改资金缺口较大。[详细]

“看病难” 医疗资源稀缺、分配不均

医疗资源稀缺、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好的医生都在大医院里,小医院或小城镇里的医院,医疗环境、医疗质量难以得到民众的充分认同,结果就是大医院里人头攒动,患者等得焦灼,医生看得匆忙。应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包括基层医疗机构首诊制等。[详细]

政府投入不足 公立医院公益性减弱、趋利性增强

大多数公立医院获得的政府拨款,还不够其日常运转开支的10%,甚至都不够给离退休人员发工资。包括添置输液椅这样的基础建设开支,如果政府不投入,恐怕最终就会以或明或暗的形式分摊到患者。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寻求补偿的焦虑和急迫以及政府部门在补偿公立医院建设和运行成本问题上存在尴尬。在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监管部门似乎默许了公立医院的一些趋利行为。[详细]

医生作为“体制人”工作积极性不高 “多点执业”效果甚微

目前,我国的执业医师必须注册在一所医院才具有执业资格,且大多数医生具有事业单位编制,也就是说医生完全是医院的人。大多数医护人员的薪酬待遇按标准执行,和付出的劳动不成正比,难以保持工作积极性。在公立医院工资条上,医生的治疗费用一直偏低,也就出现了5个医生耗时两个小时的一台大手术,总劳务费用只有1000元的怪相。[详细]

民营医院处弱势地位 多元办医格局难产

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尽管新医改明确要大力推动办医多元化,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但在很多地方,还存在着各种阻碍民营医院设立并发展的种种“潜规则”,民营医院大多处于艰难的生存环境,环绕其四周的道道“玻璃门”使它们举步维艰。[详细]

破除“以药养医” 公立医院亏损VS补贴困境

很多公立医院入不敷出,医院的医疗成本很高,而政府的补偿又没能和医院成本挂钩。较低的服务价格与较高的服务成本间的价格差,需要医院通过获取更多的药品加成等方式来填补,所以产生了“检查多”、“看病贵”等问题。“医改中涉及县级公立医院的很多惠民政策都需要县级财政买单,然而很多县级财政是‘穷财政’,买不起单,导致诸多医改举措难以落实。”

基层优秀卫生人才短缺 服务能力薄弱

据了解,我国目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执业医师,尤其是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作为二级医疗机构的县级公立医院和作为一级医疗机构的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人才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失严重、人才匮乏、医疗技术水平偏低的现象,致使服务能力不足,服务质量不高,群众对其的信任度不高,单纯通过提高医保报销水平已不能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现有医疗服务价值体系不合理 医生累VS待遇低

现在的医疗服务价值体系不合理,严重地背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特别是医疗服务劳务技术价格偏低,造成了一些不合理的医疗行为,也造成了医院一些不合理的收入结构。医生的收入中,从医院得到的工资待遇等大概不到1/4,其他全部都由自己搞定。为了生存,为了使医务人员得到相对比较合理的收入,医院必须想办法,包括扩大病床、多看病人等,这就必然会带来医疗任务明显的增加,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

医改新政不能光“鼓励”没“通道”

医改多年,新政出了不少,大手笔的优惠政策一个接一个,但细则出台却难之又难。于是,当人们信心满满去做时,发现自己要面对的是诸多门槛:要规划、要硬件、要人员,跑工商、跑消防、跑环保、跑市政……让太多人打了退堂鼓,将好的政策“卡”在纸上谈兵的窘境中。医改政策不能仅停留在“鼓励”的字面上,我们需要更多细则,需要实现目标的绿色通道。少些环节,少些阻碍,才是对私人诊所、民营医院等“潜力股”最有力的支持。[详细]

不要模糊医改焦点

把患者医疗负担过重的责任指向药企,可能会模糊事情的焦点。药企和医院的灰色利益联盟,根源在于“以药养医”体制。迫使药企降价固然能使患者受益,但不改变不合理的医疗制度,“看病贵”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详细]

医改不能越改越贵

医改越改越贵,看病贵究竟贵到了什么程度?虽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佐证,但疾病负担成了不少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医改进入攻坚时期,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矛盾更加突出,必须要打一套“组合拳”,在重点领域逐个突破,并不断向纵深推进。[详细]

神木医改:“免费医疗”样本?孤本?
2009年3月,陕西省神木县宣布实施“全民免费医疗”。这项政策的要点有两个,一是“全民”,凡是拥有神木户籍的居民,不分干部还是职工,市民还是农民,都能享受无差别的政策优惠。二是“免费”,县级医院住院费用400元以上、每年总额在30万元以下的,全部由财政资金予以报销。[详细]
安徽基层医改:财政补贴成掣肘
安徽医改后,财政拨款占基层医疗机构总收入比重由12.8%上升到52.1%,医务人员从“以药养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乱开药、大处方现象明显减少。取消药价加成必然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行,政府财政负担的可持续更是‘安徽医改’中的一个棘手问题。[详细]
山东某县公立医院医改 医院收入锐减
济南市平阴县刮起医改风,实施药品零差率。百姓就医费用降低的另一面,则是平阴县两家公立医院如今受药品加成的取消收入大减,有当地医生称“勒紧了裤腰带”。2013年平阴两家公立医院在药价让利6646万元,为保障医院运转,当地财政在医改上的投入逐年增加却颇有捉襟见肘之感。[详细]
江苏县级医改的尴尬:改后没差别
江苏选取15个县(市、区)作为公立医院的改革试点。改革后,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态度都有所改善,但医务人员和老百姓却都没能感受到改与不改之间的差别,连很多医院也不知道区别在哪里——该负债经营的还是负债经营、该举债建设的还得举债建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