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来源:天天家教网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科技与人才竞争不断升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着,社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儿童的领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国际竞争与合作日益紧密,科技与人才竞争不断升温,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着,社会竞争力也逐渐增强,沉重的心理压力不知不觉间渗入了儿童的领域,给儿童的身心健康蒙上了一层阴影。儿童的心灵是稚嫩的,脆弱的,承受能力也远不及成人。近年来学生自杀、出走的事件屡见报章正是一个信号,证明了在校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

关注一下媒体,我们会发现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例,如香港8岁小学生默写不及格跳楼自杀;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小学的两名小学生,因为迟到受到老师批评之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兰州九岁小学生学电影情节自杀……目前,我国的心理疾病人群中三分之一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发病的,据报道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儿科医院与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在全市8个区、超过2500名中小学生中的最新调查显示上海中小学生5.85%想过自杀。由此我们认为如果现在不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那么悲剧还将更多地上演。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不能不引起重视。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抽样调查学校中高年级189名学生当中发现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相当大,超过35%的学生认为读书后为的是赚大钱,更有甚者认为是替父母或老师才学习的;对于学习过程中约有10%出现厌学问题;而在人际关系的选项上问题也相当突出。总结心理调查发现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任性、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究其原因,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老师的教育方法等。这也反映出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阶段,班主任作为中队辅导员,一个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最直接的承担者,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班级管理,利用班主任工作优势,适当兼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是心理咨询的责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达到有利于心理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有利于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心理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的心理健康知识是缺乏的。但各班的心理教育发展参差不齐,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匮乏。心理咨询室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调等。我们深深地明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年轻一代心理发展的规律而提出的,它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它是与学校心理辅导、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测量及心理咨询等多门学科相融合的、以实践和应用为主的教育活动,在具体确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遵循科学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包括:1.目标性原则;2.现实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差异性原则;5.活动性原则。

“五项原则”是心理教育的总体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实施呢?围绕着课堂、课后和课外,我们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老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科学地有效地实施。

一、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抽样调查中发现超过10%的学生不主动回答提问,约8%的学生不准时完成作业或缺交作业反映学生对学习兴趣出现偏差。老师作为知识的施教者,在课堂的教学中应将心理教育付诸于其中,以达到科学施教,从而减少问题学生的产生。

其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参加学习。教师提问时对学生的态度,包括面部表情、目光、动作、语言等,对学生发言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教师应用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的语言,消除学生对回答(或提问)问题的恐惧心理。

其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在关键时刻把问题提出来,下“及时雨”,当学生思维犹如平静的湖水时,用提问巧设疑难,造成悬念,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思维处于“十字路口”欲进而不知方向时,用提问引导学生,指明思维方向,当学生的思维在“爬坡”欲上而乏力时,用提问巧妙点拨,以减小难度,鼓舞信心。

其三、巧设问题和因人施问。提问的目的在于开启学生的智能,问题的设置应有梯度,太难,学生茫然无头绪,学习吃力;太易,不易引起学生兴趣。巧设问题,这样就像攀登高山一样,通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个个问题,把学生的思想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新天地,这样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也不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千万不能把提问的眼光只注意几个尖子生,为了“一枝独秀”而忽略了“满园春色”。

其四、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即使有些学生的回答不甚全面完整,但毕竟经过了一番思考,哪怕有微小的闪光点,教师都必须加以肯定和表扬。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体验学习的愉悦,增强学生的信心,千万不要讽刺挖苦学生。

总之要运用好提问这一重要教学手段,要使提问更富启发性,一定要注意提问的心理因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发展,变得更聪明。利用课堂有限的每一分钟,使学生乐于其中,自然而然地,学生对课堂、对学习的学科感兴趣了,功课的问题就得到解决。

二、课后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对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

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课后活动中,以减少学生之间隔阂,特别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有很大的好处。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游戏是校园的基本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摇篮,是开启心灵的钥匙。学生通过玩游戏,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通过宣传板报,小剪报的形式,增强学生对学样、社会、国家的认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一系列活动,我们学校得到了六个市级二等奖、五个市级三等奖,极大增强学生自信心。

三、课外活动的心理教育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鼓励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活动,释放情绪,减轻压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型课外活动,如月饼盒回收活动、歌咏比赛、法制和国防教育、迎新活动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开拓进取的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也可以更加合群。同时多参加户外活动,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这些都不失为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学习生活一成不变,总显得枯燥乏味,学生的业余生活应该更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样才能减少压力,并消除压力。

不断地探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有效地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并带动他们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是一项很讲究科学与方法的工作。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和遵循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五项原则),结合心理学基本原理和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为较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供现实的可能性。总之,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相关专题: 平安和谐校园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欣]

标签: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 问题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