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人民网专访山东省政协常委邓相超


来源:人民网-山东频道

“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一次全会。作为依法治国逻辑大前提的宪法得到遵守,依法治国的各项事业也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原标题:四中全会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 护航全面深化改革

人民网济南10月25日电(宋翠)“十八届四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的一次全会。” 中国共产党十八四中全会,于2014年10月20--23日在北京召开,山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建筑大学教授邓相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四中全会,不管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还是在中国法制史上,都是一次划时代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全会。

体现了党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

“这次全会的主题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推行的反腐改革思路一脉相承。”邓相超说,反腐败,毫无疑问是“十八大”后最惹人眼球的国家政务焦点。无论是“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广度,还是标本兼治、治标为先的反腐策略,种种迹象显示,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成为中央的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依然”来形容腐败形势,即“腐败现象依然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实际上,自“十八大”之后,在腐败存量越来越大的现实下,持续以高压姿态打击腐败已经成为执政党必然选择。

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并且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

然而,强力惩除腐败虽为“治标”,却在为“治本”赢得时间。此次“依法治国”主题暨再次体现了党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决心;更是为做好“治本”这篇文章而绘制蓝图。

确立了宪法“根本法”的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首先要抓好作为根本法的宪法自身的实施工作。邓相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以“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思想内涵。

作为依法治国逻辑大前提的宪法得到遵守,依法治国的各项事业也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1978年12月18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集结号!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号角指引下,我国经济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更是世所未有,时所未见。其他领域诸如政治文化教育等等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八届三中全会,又一次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集结号!”邓相超说,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问题矛盾绝非一日形成,城镇化如此,环境治理如此,就业问题如此,医疗、教育等诸多问题莫不如此。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如果说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对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成果是巩固和保护的话,它更是为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全方位的保驾护航!

为“国家治理”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

国家治理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层级的重要指标,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一项战略性任务。邓相超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列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之中,这既体现了执政党创新理论思维的科学精神和开放态度,又标志着中国政治学理论研究者对于中国政治实践的学识积累和独特贡献。

中国正值大转型期,社会治理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这个时期,倘若不能张扬法治精神,不能用法治思维来化解社会矛盾、处理社会问题,那么,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也或将成为空谈。说到底,法治是社会治理的前提、基础与保障。

在更深的层次上,法治的继续进步,必然要求法律真正成为国人的一种习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唯有法治思维内化为整个社会的一种根本的价值理念,以法治思维推进国家治理,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四中全会在这些方面的努力,也必将更深刻地体现出来。

相关专题: 山东专家智库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万琳]

标签:国家治理 四中全会 依法治国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