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山东“取消文理分科”改革观察 招与考是个难点


来源:中国青年报

[提要]取消文理分科已呈箭在弦上的态势。在关于取消文理分科的讨论中,人们是担心的一点是加重学生负担,赵增刚却告诉记者,在“落实规范”的山东,“考全科学生负担会重是伪命题”。

[提要]取消文理分科已呈箭在弦上的态势。此时,山东“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尝试,无论其是否彻底,都值得关注。其经验和“教训”都可为制订取消文理分科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比如应推出哪些配套措施,...

原标题:山东高考拟取消文理分科官员:我们孩子没人要咋办

11月18日报纸上一个醒目的标题跳进了高三教师王武的视线,“2014年起山东高考不分文理科!”

“先是一阵兴奋涌上来。”但当他把文章从头读到尾,便意识到所谓不分文理科只是换个说法,“文综变成综合1,理综变成了综合2”,他把报纸随手一扔,嘀咕了一句,“原来还是分科考试。”

王武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昌乐一中工作了近20年。2010年末,山东省对外宣布“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学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2014年对高考科目设置与考试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这一举措甫一公开就获得不少专家学者的青睐。然而,当该省《2014年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工作实施方案》9月4日出炉后,分文理综合的考试科目设置给这次改革暂时贴上了“不彻底”的标签。

孰料,两个月后,取消文理分科,这个曾在2010年掀起热议却终未进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教育改革关键词,赫然出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三中全会《决定》)中——“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

取消文理分科已呈箭在弦上的态势。

此时,山东“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尝试,无论其是否彻底,都值得关注。其经验和“教训”都可为制订取消文理分科的具体措施提供参考,比如应推出哪些配套措施,如何避免政策在实行过程中“不走样”。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来到山东采访,尝试观察并记录下这份改革样本。

“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三没有关系

11月15日,三中全会《决定》公布的那天,昌乐二中高三举行期中考试,这座县城也如往年一样进入到“高考第一轮备考状态”。

20日中午12时30分,是昌乐二中开始午休的时间,高三学生杨林却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他对记者说,“‘期中没考好’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响起”。

同寝室的王浩则趁着巡视的老师不注意,蒙着被子,在床上翻起了《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上高三以后,这两名文科生的课程表已从高二的“语数外物化生政史地”考试科目以及信息、体育、艺术、研究性学习等10多门课程缩减到仅有“语数外政史地”和体育的7门课。

3年前,当王武还在带2010届高三学生时,他就在期中考试结束后准备了一份发言稿。今年,面对取消文理分科后的第一届高三学生,他要发言的内容和上一次大同小异。

王武的发言稿上有这样一句话:“我到17班找一名同学(星期六下午第二节自习),很多人抬头看我,而衡水(记者注:衡水中学)视频里记者进去无人理。”

“比一比就有差距了!这说明我们的学生不够用心啊。”王武说,他准备把这一条和学生们好好“讲讲”。

在和山东当地教师的交流过程中,他们反复提及衡水中学,并常常表达羡慕之意,王武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之前我们也是那样的。”

2008年,山东出台《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作出了“学校必须开足开全课程”等明确规定。

然而,私底下依然存在衡水中学式教学,用王武的话说,有的被逮着或被曝光了被通报批评,有的侥幸则还能教下去。尤其是到了高三,“大家都在疯狂备考,谁还管你是文科倾向还是理科倾向,统统为高考科目让道。”王武说。

换言之,山东“取消文理分科”的改革和高中最后一年“没有关系”。

“要为学生负责啊。”淄博市教育局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这位官员每天都要接待至少几十个家长,最深的感受就是:“孩子是家长的一切,高考是孩子的一切,这种情况下,学校能不给孩子创造条件去学?”

但这也并非没有办法,这位官员说,如果严格地执行“落实规范”的文件,降低省内学生的共同压力,高三学生依然可以继续学习所有科目的课程。这一想法值得今后改革借鉴。

高二不分科政策“被走样”

按说,高二学生应成为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最佳受益人——毕竟,在那以前,不少学校在高一下学期就开始分科了。

山东在2010年明确宣称要取消文理分科之前,就已经有过这方面的探索。2009年,山东省教育厅开始推行“走班制”,政策制定者解释为“之前高中几门课一统天下,高二就开始文理分科,学生丝毫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将课程分为必修、选修与校本课程”的制度,在不少一线老师眼里,就是“取消文理分科”的雏形。

那么,改革后高二的实际情况如何?

“很多‘聪明’的学校一开始就固定下来了,根本没有走班。”潍坊市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中学校长告诉记者。

按照规定,走班分为行政班和教学班。前者是固定的班级,也就是“晚自习同学在一起上课”的那个班,后者则根据学科兴趣和学生个人水平层次去自主选择和划分。层次分班,举例来说就是英语水平高的去A班,水平相对一般的去B班,水平相对差的去C班,问题相对少一些,学科兴趣分班就不同了。

这位校长举了个“极端情况下”的例子,一个行政班有60个人,假设每10人正好对应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和地理,如果另外5个行政班的情况也是如此,这时候,所谓的物理兴趣班就集结了60个对物理感兴趣的人,那何不把这60个人固定下来打造一个行政班呢?

此时,高考分科考试这只无形的手也伸了出来——通常选择物理的人,也会选择化学和生物,而不会去选择政治、历史或地理,于是,一个集纳了“同样对化学和生物感兴趣”的“物理兴趣班”便真的就可以形成了,学校接下来要做的,只需再给这个班级配上语数外教师即可。

绕了一圈,又回到了此前的“文理分班”时代。

当然变化还是有的,那就是现在的高二“文科班”仍有理科科目的必修课,“理科班”亦然。

在山东省教育厅相关的政策文件里,这种情况被解释为“高中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科倾向和理科倾向,在原有行政班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走课的方式在不同的教室里上课”。

这一做法也是走班制及取消文理分科政策的第一次“被走样”。

“政策意在每个科目都要学,但没说学生不能有倾向,再者,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给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但这都成了‘聪明’学校提前分文理班的最佳借口。”这位校长说。

淄博一中历史组组长赵增刚介绍了另一种情况。他告诉记者,尽管理科倾向的学生也学着文科课程,但上这些课程时学生们更多地是“在课堂上睡大觉”、“做数学、生物练习”,“因为学生都明白他们将来高考时不用考这些课。”

教师也会这么想。赵增刚有时觉得给高二的理科生讲课更有意思,“不枯燥,压力也小。”他为此还专门做了自己感兴趣的“文革专题”、“大跃进专题”、“911事件专题”和理科生们分享——这一点值得肯定和借鉴,“某种程度上,这算是真正的兴趣班了。”赵增刚判断的依据是,他这么讲课以后,趴着睡觉的理科生少了,“老师喜欢讲,学生喜欢听,也有互动。”

相关专题: 山东取消文理分科  

相关新闻:

标签:山东高考 昌乐二中 衡水中学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