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平阴的美丽传说:帝王之师于慎行
2013年08月11日 21:21
来源:凤凰网山东整理
被列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平阴洪范池以北不远处,有一片枝叶翠绿如松、躯干如雪的白皮松林,这就是远近闻名的于慎行墓地——于林了。 于林原来很大,可惜经过动乱后,石人等全化为乌有,现有石刻均为新刻的
虽然于慎行在皇宫“慎言”、“慎行”,但政治斗争的风波不可能不涉及到他。万历七年(1579),御史刘台,一心想除掉权相张居正。张相在朝多年,很会耍弄权术,反让刘台下了大牢。刘台的旧友、同僚敬畏张居正,多回避;而于慎行不忘交情,独自去刑部入狱看望刘台。不久,张居正的父亲病亡,按大明皇制,应停职回家守孝三年。但张相的同伙人却规劝他“夺情”,应不守制,理由是:皇上年轻,弃权离京不辅佐怕出乱子,很不合适。
而反对张居正的人则议论纷纷:权相张居正怎能不遵皇制?某臣曾问到于慎行,让他谈谈看法。于认为:作为朝廷命官,张居正应当遵制回家守孝;但应明说,不能暗议。心地纯正的于慎行此时不“慎”却“行”,竟伙同友僚前往张府“疏谏”张氏。
张居正知道后,火冒三丈,当面指责于氏:“子,吾所厚,而公亦从人为此耶?”于慎行一板正经地说:“正因为你待我好,所以我才这样做啊!”张居正很恼火。于慎行的传说
此事,让于慎行真的明白了:得罪了张居正,以后不会有好果子吃了,便托病回到老家东阿。万历十年(1582),张居正病卒,皇上下诏,于慎行回朝,仍任“日讲”官。此时的万历皇上似乎信任了他,不久即任礼部尚书兼侍读学士。
得罪了张居正,于慎行便觉得左右不适,常言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要是得罪了皇上呢?那不仅是不适了,轻则掉层皮、重则会掉头啊。“慎行”也不行。因皇后无子,万历皇上久未立太子,明宫内外却谣传着贵妃郑氏预谋立己子为太子。庚寅年(1590)春,于慎行“疏谏”应早建东宫,皇上不悦,不理。冬,看不清内情的于大人竟再“疏谏”,皇上十分生气。于大人并不畏惧,又上言:“‘册立’乃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若不准,放归田里。”如此行为,万历皇帝更不高兴了,停发了他的俸禄,于慎行此时才觉不妙,决意引罪乞休。
这事,皇上很快竟“恩准”于慎行返回故里了。
还乡的于大人闲不住,不坐享清福,“问或出游,近则云翠、天柱、大礛诸山,远则岱宗、灵岩、邹峄、华不注及泗上诸泉”。不但游,而且“皆有咏述”。除远游、近游畅玩以外,皇宫里混过官差的人来到乡里能不爱管管用事吗?“乡邑丈利害如奈编、徭役、灾情诸事,抵掌论说,无所违避。”皇上的老师,足让所有官民敬慕的了,“里居日久,四方慕其名,凡碑版志传赠送、诔祝之类,无不欲得公之一言。”
爱管外边的事,家里呢?于慎行管教甚严,这是乡人都清楚的,但清楚不到欲杀亲子的地步。相传,一河西(黄河西)老农来老东阿赶集,牵毛驴从于家田亩走过时,不慎践踏了一片青苗,公子正好看到,怒火心起,训斥了一顿老农后,老农认罪赔情,但于公子仍不饶恕老农,竟侮辱性地让老农扛起毛驴出地,老农无奈无法又无力,只好拖住驴尾倒拽出田地。于慎行知晓此事后,意欲杀公子,众人力劝才罢;但他却让儿子找到老农,登门请罪,直到老农原谅了儿子才完全罢了杀念。
游玩也好,问事也好,于慎行总不忘两件大事:读书、作诗与著述。“性尤好书,常夜分诵读,至老不倦。”文章呢,“于文早学六朝,弘丽绵密。晚年乃益近自然,有欧苏之致。”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诗,水平冠世,“神宗词馆”誉为“文学为一时之冠”。一千多首诗中,竟有数百首是描绘平、阿一域风光、咏赞家乡风土人情之作。诗作之立意、炼句、达意、意境之美,至今无人过。在东阿的一些景点、摩崖上,仍有于公的诗碑、题壁存立,供后人赏悦。
于公虽居高位,诗心却是向下。有首《石楼观获》诗,末句云:“幸藉薄收供早税,忧天且释老农心。”
相关专题: 济南平阴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