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姜大明:静下心来调结构
2013年03月26日 12:4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姜大明简历 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1996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技术经济专业在职
蓝黄两区与海陆全驱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蓝两区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一个省区,拥有两个国家战略,在全国并不多见。姜大明说,“机遇就在眼前,要真刀真枪地甩开膀子干起来。”
然而,全国的区域发展规划已经基本铺开,与海洋有关的规划更是达到了6个省份,如何用好手中的两张王牌,形成两区竞帆,海陆全驱的态势,是山东最紧迫的课题。
《财经国家周刊》:山东同时在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但从地域上,两区又有很多交叉重叠,比如东营、滨州等地,这会否让地方政府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如何协调好两大国家战略?
姜大明:正因为有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推动“两区”一体化发展的思路,“两区”一体化发展也是增创山东发展新优势的需要。就像你们所说的,“两区”在地理范畴上有交叉重叠,但是在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上,“两区”又有很强的互补性。2011年初,省委、省政府就做出了推进“两区”融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方针,我们也调整了“两区”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两区”建设协调推进机制,明确了责任分工,加大了推进力度。
2011年,“两区”实现生产总值23278.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4035.1亿元,实际到账外资79.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7%、23.6%和31.5%,增速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占全省总量的51.2%。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优势产业集群加速形成。“两区”建设在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已成为山东科学发展的两大引擎。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初步形成了以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现代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等为重点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海洋生物等6个海洋产业规模以上企业预计实现海洋业务收入5972亿元,增长26.6%。黄三角地区基本形成了现代农业、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轻纺工业等一批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实力雄厚的骨干企业和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知名品牌,初步形成了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我们还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推动民间资金、社会资金加大对“两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下一步,我们要组织运营好蓝黄“两区”产业投资基金,目的是引导好投资方向。我们的蓝色经济区产业基金已经在今年2月成立,总规模300亿元人民币,已与青岛港口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单位签约,达成基金意向投资额103亿元;黄河三角洲产业投资基金规模是200亿元,已投入运营,并与40家企业签订了投资协议,重点投向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新兴产业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现在国家批复的区域发展规划中,与海洋有关的还有5个省份,分别是江苏、广东、浙江、辽宁、河北等,而唯有山东提出了“蓝色经济区”这一概念,如何理解蓝色经济区的建设?
姜大明:海洋能够给人类提供新的空间。我一直讲,蓝色经济不是海边经济,要向深海去延伸,去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产业,科技要走在前面。山东发展海洋经济的基础条件很好,国家实验室、深海基地、考察船、五千米的潜水器等都具有全国影响力,我们的最大的特色就是要面朝大海,培育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蓝黄”两区的特点就是依托海洋,所以两区里的海洋生物、海洋装备制造、海洋化工、现代海洋渔业等产业培育成效明显,已经形成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两区”还为后续发展进行了很多探索,比如我们通过搞好海域开发利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等办法,突出加强支撑能力建设,增强了“两区”发展的后劲。
推进传统临海、涉海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发展海洋能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材料、海洋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制定现代海洋和高效生态示范园区建设标准和管理办法,重点打造青岛西海岸、潍坊滨海、威海南海三个海洋经济新区,加快建设中德生态园、日照国际海洋城、潍坊滨海产业园三个中外合作园区,推动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和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我们国家30年来陆续启动的经济改革,从南到北,而核心承载地是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如今发展的重心转向环渤海,而黄河三角洲被称为中国最后一块未被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在黄三角的开发方面,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土地的集约利用?
姜大明:现在我们在黄河三角洲,第一主要抓基础设施建设,东营、滨州港还要扩大规模,同时依托港口加强工业园区建设。
第二,黄河三角洲最大的优势在于它的未利用土地开发,这里有未利用土地792万亩,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有一些是不能开发的,是生态用地,还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可以开发的,所以我们去年启动了滨州和东营的大面积未利用土地开发。现在35万亩未利用地开发已经启动,包括30万亩良田,5万亩建设用地。这部分土地不是翻出来就种庄稼,而是采取世界上最先进的暗管排碱技术,改良土壤。
我们的计划是,今后10年开发未利用地200万亩,2015年前开发110万亩。在开发中,我们组建了专门开发实体机构,实行项目化管理,搭建了省级土地指标交易平台。我们还准备高标准推进9个集中集约用海片区规划建设。去年审批建设用海1107公顷,办理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129.3亿元。对黄河三角洲来讲,搞好了土地开发就有了发展空间,就可以搞现代农业,也可以搞现代制造业。现在一些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批高科技项目已在黄三角落地建设,黄河三角洲已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气象。
相关专题: 姜大明15年山东情融血脉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