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姜大明:静下心来调结构
2013年03月26日 12:42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姜大明简历 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1996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技术经济专业在职
调结构是场硬仗
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是眼下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而山东的这个特征在全国也较为典型。近些年来,山东主动降低投资的增速,而“十一五”期间山东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即来自于投资,无疑,结构调整是场硬仗。
在调整结构中,山东对钢铁产业的重组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占到山东GDP4.7%的钢铁产业,已经是山东重要的支柱产业,山东的一系列兼并重组动作,引起了外界关于“国进民退”等较大争议,姜大明如何回应这一问题?
《财经国家周刊》:全国都在调结构,进程有快有慢,总体上推进幅度并不大。对山东来说,您认为调结构的核心问题在哪里,难度体现在哪里?
姜大明:我想这首先是一个决心的问题。工业结构不合理是现实问题,调结构又一定要做,这时候就需要一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至于难度,我觉得是如何将政策有效贯彻执行。山东省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调结构的政策,这些政策都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些政策铺展到执行层面,如何统一思想,现在的问题是,嘴里说的和实际执行的不一致,具体执行和执行力度不一致,这种情况还是有的。所以我说,政府在这个时候要当个多嘴婆婆,要多说、多讲、多传达,特别是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鞭策前进。
姜异康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山东调整产业结构做出了部署,提出要打好转方式、调结构硬仗,要着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
山东的产业结构调整,我看需要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第一,从山东的一二三产业结构来说,我们的产业结构不合理。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山东来讲,就是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就农业来说,山东是全国最好的,工业也是位居前列的,但是服务业比重太低了。
这些年我们提出了服务业在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每年提高两个百分点,2010年山东的比重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11年在全国下降0.1个百分点的背景下提高了1.7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在全国是最好的,说明我们是下狠力在抓,但就是以这个速度往上提,我们第三产业的占比也只是38.3%,全国是42%左右,每年这两个百分点左右的指标,我们是咬着牙往前推。我们的目标是,今年服务业投资占到全部投资的比重继续保持在50%以上,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再提高两个百分点左右。
我们的农业增加值是3900亿元,这是全国最高的,粮食产量是年产885亿斤,全国第三,我们的土地面积比黑龙江、河南都要小,实现这一结果非常不容易,全国是粮食产量八连增,我们实现了九连增,这其中说到底还是我们的现代农业增长快,山东的畜牧、水产、蔬菜、水果产量都是全国第一。
在工业上,山东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一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一个是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为了让基层听得明白,我们提出了“四新一海”,即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医药和海洋开发。山东是材料大省,钢铁、水泥产业都是全国最好的,而现在我们重点发展碳纤维、离子膜、工艺陶瓷、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
第二个,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山东要在投资拉动上做减法,在民生保障上做加法。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个是现在的投资总量已经很大了,总保持20%以上的速度是不现实的,所以投资结构要进一步的优化;另一个,我们在很多方面的投入还是有待增加的,比如“三农”、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
《财经国家周刊》:山东的钢铁产业重组引起了外界很大关注,在山钢重组日钢的过程中,也触动了民众对于“国退民进”的敏感神经,您是如何看待推动山东钢铁重组的这个过程的?
姜大明:现在从全国来讲,钢铁总产量已达到7亿吨,产能严重过剩。从山东来讲,加在一起也就是6000万吨,“十二五”期间的目标是,全省钢铁产能压缩1000万吨以上,总规模控制在5000万吨,高档钢材比例达到30%以上,还要把钢铁向沿海集中,沿海钢铁集中度要达到43%以上。
日照有个条件很好的港口,我们要在那里建设精品钢基地,日钢从历史上看是一个手续不全的项目,我们是要采取重组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更健康地发展。对此外界有好多说法,其中就包括了“国进民退”。山东的民营企业发展其实很好,魏桥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纺织企业,信发铝业也是全世界著名的铝业集团。
我们的现实问题是,山东的国有企业本身就多,我们认为并不是说把国有成分搞没了就好,我们应该看到整个钢铁产业面临的现实还是在产业的低端,我们还在大量进口高端钢,自己则在大量生产低端钢,我们应该致力于把产业推到高端。下一步,山东钢铁集团要加大内部整合力度,加快重组日照钢铁的步伐,尽快启动对青岛钢铁的的重组准备工作。
我们最近召开了钢铁产业重组的会议,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坚决制止现有钢铁企业以技术改造升级等名义擅自扩大生产规模,绝不允许违规批准建设任何新的炼铁炼钢项目。我们还要制定《山东省钢铁企业兼并重组方案》,提出山东省钢铁企业由21家减少到5~6家的具体方案。
从“十一五”期间山东省重组山钢、淘汰落后产能的实践看,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既涉及体制机制,也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既涉及市县利益调整,也涉及相关企业发展,我们深感只有协调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财经国家周刊》:您曾经对山东“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立下过“军令状”——完不成指标就引咎辞职,事实证明,这项工作完成得很好,在您看来,节能减排实施中最大难题是什么,下级政府存在推诿、延误政策落实的原因是什么?
姜大明:那肯定是影响到了地方政府的利益。比如你关停小钢厂、小水泥厂,在很多地方,这些企业是利税贡献大户,地方政府对关停自然有抵触。但是我认为这些利益要做一个比较,如果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会影响,甚至关停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增加,那我们自然会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
山东省在淘汰小火电、小钢厂等落后产能上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在节能和减排两项工作上都获得国务院的表彰,两项都得到表彰的只有两个省,一个是山东,一个是江苏。通过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山东的工业结构有了显著改善。比如,全省燃煤火电的比重由“十一五”初的90%多降到70%,新能源装机比重由不足5%上升至12%,应该说,山东各级政府在“十一五”期间的节能减排工作,表现得还是非常优异的。
抓这个工作要有具体措施,我总结要让群众参与进来。比如我们考虑把水治理好,能不能有个具体的、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指标。我说“水里有鱼”应该是群众能看得见摸得着,就把这个目标喊出去,让59条省控污染河流恢复鱼类生长。恢复鱼类生长,但鱼未必能吃,见到鱼之后,第二个目标是鱼能吃,鱼能吃起码水质要达到三类水。
环保有各种技术参数,但从老百姓讲,最重要的一个是水,一个是大气的问题。今年我们提出加大力度治理大气问题,原来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PM2.5,现在群众对大气的问题很关注,我们提出的目标就叫“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就是要把大气质量形象化。
如果在济南市看不太清楚星星,还是空气污染的问题。实现这些目标,要采取各种措施,我们提出要“三抓”,第一要坚定不移地抓,这是一个决心;第二要坚持不懈地抓,这是一种韧劲;第三要均衡地抓,要把任务分解到各个月。
相关专题: 姜大明15年山东情融血脉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