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财经国家周刊专访姜大明:静下心来调结构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姜大明简历 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1969年9月参加工作,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月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毕业,1996年5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系技术经济专业在职

我们正在积蓄力量

近些年来,山东GDP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在第二和第三之间腾挪,外界也乐得将山东GDP排名与其他省份对比,姜大明说不能十分在意,他认为各个省的基础不一样,不具有更多可比性。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给山东的定位是能源、原材料等基础性产业,使得工业的附加值更多地跑到其它地区,如今,东部沿海省份都进入了调整产业结构的大周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获得了两个国家战略,山东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

《财经国家周刊》:外界喜欢在总量相近的一些省份,比如与山东的邻居江苏等做一番对比,您如何看待这一类的对比,以及山东在全国经济强省中地位?

姜大明:我认为不能简单地类比,比如跟江苏,在产业结构上就不一样,发展阶段也不一样。从中国大的发展方向来讲,是从东到西;从东部来讲,是从南到北,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到环渤海。对山东而言,要粮有粮,有油有油,要煤有煤,要黄金有黄金,要海岸线,都是好岸线,我们的后发优势非常大,山东正在积蓄力量。

山东经济发展最大的历史问题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家给山东的就是能源、原材料的定位,生产出来后都到了其他地区,增加值都跑到了其他地区。现在我们省的铝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是全国最大,我就给省里的铝行业提出一个要求,不能铝锭生产出来之后被别人拿走,而是应该“吃干榨净点票子”,将产业链拉长,同样,对铜产业、钢铁产业,都是一个道理。

《财经国家周刊》:眼下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方面来讲,全国各地上得都很快,山东如何应对这一挑战?其实新兴产业短期来看对于经济总量的支撑力并不大,山东省在推动这一产业方面是如何思考的?

姜大明:我想在全国都上得很快很猛的情况下,我们要保持冷静。我们对山东的企业讲,一定要有核心技术,要有创新创业的团队,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我们不主张再搞大量的多晶硅生产,因为生产过程中耗费大量的电,我们应该着眼于更多搞后端研发,比如我们现在扶持的膜电池产业,比如我们支持济南、青岛发展软件外包,济南成为了全国软件名城,产值达到了1000多亿,支持青岛打造“蓝色硅谷”。

正如你们所说,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总量的提升短期内确实不明显,但是我们认为必须要推动发展,先导性的支柱产业必须要抓,客观地说,我们现在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培育推动新兴产业的同时,在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这一方面,主要就是抓技术改造,从“十一五”后期开始,我们已连续抓了五年,确实有效果。省里是一年抓一千个技改项目,投资要占到整个工业投资的60%以上,工信部等国家有关部门和领导都给予充分肯定,技术改造后,我们的综合能耗下来了,排放减少了,产品升级了,同时产业链拉长了。

山东省的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突破10万亿,利税超过1万亿,这里面有一部分是新的,大部分是传统的,现在不能说传统产业就是夕阳产业,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做法。

《财经国家周刊》:山东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山东的民生建设在全国也引起很大关注。您对民生的几句话流传很广,比如“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山东在民生财力统筹和安排上,如何计划这项工作?

姜大明:去年我们承诺了26件实事,全部兑现,今年我们又承诺了35件实事。

在去年的这些事情中,最不轻松的就是“比国家要求提前一年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山东9637万人口,最大的省情是人多,人多财力就显紧张。中央要求我们2012年实现全覆盖,但我想,这个事情肯定等不得。

在局部地区试点中就发现,这个县实行了,那个县不实行,老百姓会攀比、会不理解。去年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点了12个市,让他们筹措资金先干起来,能覆盖多少就覆盖多少。后来另5个市也坐不住了,到7月山东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这说明有些事看似不可能,咬咬牙也就做成了。我常常讲,政府少买几辆车,少吃几顿饭,就能干很多事。

我们做到了新增财力的七成投向民生,全省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54.8%。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有时候我们在工作安排部署上,这个“最根本的道理”会被第二线、第三线道理淹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夺取政权,就是因为重视民生。红军时期提出“打土豪分田地”,抗日战争时期提出“减租减息”,延安时期提出“精兵简政”“自力更生、丰食足食”,解放战争时期搞土改,抗美援朝提出“保家卫国”,也是把“家”放在前面,为老百姓谋实实在在的利益。可以说,民生永远是政府最大的事情。

我常提两句话:对人民群众要常怀敬畏之心,为老百姓办事要常抱歉疚之情。我们共产党人就是要敬畏老百姓,老百姓的支持决定你执政的合法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历史反复证明的;另外,老百姓的要求不断提高,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与老百姓的要求有差距,所以,要有歉疚之心。

相关专题: 姜大明15年山东情融血脉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结构 财经国家周刊 姜大明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