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中国画缺少精神内涵
2014年10月31日 14:12
来源:美术报
近年来一些大型画展,包括5年一次的全国美展,从整体展出阵容和作品的形式看,写实雕琢功夫之深,画面构图之精密丰满所呈现出的视觉冲击力,的确给人以震撼。其实,真正具有精神内涵的中国画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要靠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才会有成果。
其实,真正具有精神内涵的中国画创作,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都要靠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与执着,才会有成果。因为中国画创作只有在宇宙大自然、人生、艺术中找到突破口,并在笔墨语言、艺术形式、人文精神、艺术境界等方面有所拓展和提升,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新形式又有新内涵的艺术作品。
造成精神内涵缺失的几个因素
围绕中国画现状的担忧,有一些评论家认为:“当下中国画缺乏内涵,不耐看,是因为画家没文化、没修养。”也有一些人提出“中国画要正本清源,回归传统”。笔者认为,现在画家缺少的不光是文化,更主要的是缺少生活,缺少人生历练。大部分画家长年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不愁吃、不愁穿,缺少古代优秀艺术家那样耐得住寂寞与孤独,与大自然为伴,深切体察民间疾苦、社会底层喜怒哀乐的经历。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中有成就的艺术家大多是从民间而来,不像我们今天的画家以“艺术家”自居,远离社会现实,淡化了忧天悯人的情怀,对艺术人生缺乏真情实感。创作者自身的这种精神状态又怎能赋予笔下的作品以丰富深刻的精神内涵呢?
另外,中国画要回归传统,是回归传统艺术形式,走程式化的笔墨、趋同的审美趣味,还是回归中国文化的大文化传统?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导向问题。优秀文化传统其内涵丰厚博大,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不能局限在中国画现有传统形式的圈子里去论传统。其实画家中有不少人就一直对传统的认识存在一些模糊的观念,以为只要在传统程式基础上反复翻新就可以出作品,所以在山水、花鸟画中就出现了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千人同腔等现象。艺术的价值在于创造,创造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片面的写实功力、画面的雕琢和形式上的吸引眼球,而缺少精神内涵的支撑,也就偏离了中国画传统美学和创作规律的要求,这样的创作势必缺乏艺术的生命力,更难以真正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画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画自古以临摹古人、老师为学习的主要途径。如果我们从艺术观念到表现方法,从内容到意境,都以这一整套范本作为参照,进得去出不来,泥古不化的话,创作出来的作品势必是大同小异、缺乏新意、毫无生气。中国画教学缺乏如何从传统文化中去提取精华,缺乏怎么样去深入大自然、人生中寻找突破口,更缺乏如何开启创造心灵等方面的引导。所以有些人学了一辈子也说不清什么是创造,搞不懂何为“师法造化,中得心源”。其实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其内涵既古老又现代。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