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塌陷的”济宁:土地变池塘 农民顺点煤炭谋生


来源:法治周末

济宁全市因采煤已累计塌陷土地47万亩,其中绝产30万亩,涉及11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400多个村庄。据其透露,在政府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治理之前,济宁许多的重度塌陷土地水域基本上都是这样一种无序的状态。

寻求经济转型

据介绍,目前济宁市已累计投入15.2亿元治理采煤塌陷区,已经完成治理土地24.4万亩,恢复耕地14.2万亩。今年3月1日,该市颁布的《土地复垦条例实施办法》实施后,济宁市已经逐步建立包括土地复垦方案编报审查、资金保障、监督检查等制度。

“照此逻辑,开展塌陷地复垦工作的资金在长期来看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但也未必能够顺利铺开。”高峰表示。

济宁市国土资源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今,塌陷地区的群众,其合法权益已完全能够得到保障,济宁市在执行补偿拆迁安置等方面远远高出国家标准。采煤企业给失地农民的补偿基本维持在1500元到1600元每年每亩,这个数远远高出当地每亩农田的每年纯收益500元。

“由此不可避免地让失地农民产生‘惰性’,并对土地复垦工作带来难度。即使稳沉条件满足,复垦治理工作也不会受欢迎。因为一旦开始治理,失地农民将从采煤企业那里获得一次性补偿,虽然治理工作不改变原有土地的权属,但与每年的补偿相比,这个一次性补偿将会使失地农民失去持续长久的收入来源。这也是许多失地农民希望安于现状、坐享其成的原因。”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感受到,受访的失地农民往往抱怨没地耕种,对于复垦治理却不置可否。

“失地农民的这种态度也会影响到治理过程中引入社会资金开展复垦治理的工作,对此,国家层面只在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法律中有原则性规定,各省的资源枯竭型城市也没有成熟的经验模式可以借鉴,济宁市在探索过程中迈的步伐也比较慢。例如,如果要引入农资企业这样的社会力量,就必须保证其治理完成后的免费经营年限,就需要村集体作出一定的让步,然而这种情况同样可能被一部分失地农民所抵触。”上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在解决了资金问题之后,这种抵触心态很可能成为将来大规模开展塌陷地复垦工作的瓶颈。

今年5月24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济宁资源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济宁市应支持培育替代产业、加大采煤塌陷地政策资金支持、支持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的发展等思路,主动寻求经济转型。

济宁市政府一名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在寻求转型了,毕竟煤炭资源是会枯竭的,只不过这个转型过程需要平衡多方利益以及清晰明朗的政策导向。”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得格]

标签:塌陷土地 复垦治理 采煤塌陷地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