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聊城全力打造生态型 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宜居城市


来源:济南日报

原标题:聊城:迅速崛起的区域中心城市 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过程中,聊城将全力打造生态型、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宜居城市。 聊城,是一座拥有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聊城,又是一座充满

加快发展步伐打造经济升级版

聊城市既是一个农业大市,又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纺织、医药、造纸、化工基地,拥有信发铝电、祥光铜业、时风机械、中通客车、鲁西化工、东阿阿胶、泉林纸业、凤祥食品等一批全国同行业领军企业。在此基础上,聊城始终坚持把“转调创”作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根本举措,扩大优质增量、优化存量结构、培植产业优势,努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突破大项目。近年来,聊城每年都着力抓好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效益好的重点项目,以大项目、大投入带动经济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发展后劲。今年以来,在全市实施了“212”工程,即要求每个县(市区)和市经济开发区均要谋划建设2个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10个过10亿元的项目、20个过亿元的项目,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实施和推进。在重大基础设施方面,邯济铁路扩能改造、德商高速公路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等项目加快实施,郑济快速铁路、聊泰铁路、青兰高速聊城段、军民合用机场等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在工业方面,正在实施投资117.5亿元的信发铝电产业链延伸及综合配套、投资137亿元的鲁西化工新材料、投资106亿元的泉林纸业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投资55亿元的奥博特铜铝业20万吨铜精深加工、投资62亿元的金号织业家纺、投资57亿元的阳谷电缆光电产业园等一批支柱项目。在服务业方面,正在建设1.5平方公里的中华水上古城、9平方公里的聊城物流园区、4800亩的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等一批龙头项目。今年上半年,聊城全市2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67.3亿元,同比增长33.8%,为跨越赶超打下了坚实基础。

培植大产业。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一期工程顺利完工,建成后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综合服务体,带动聊城成为立足华北、辐射全国的“中国有机农业之都”。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坚持实施“4455”工程,即重点培植高端铜材料、高端铝材料、新能源汽车和精细化工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高端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轴承、冶金板材、钢管、钎具、畜禽加工五大民营特色产业,壮大50户龙头骨干企业。

营造大环境。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聊城始终高度重视,竭尽全力加以改善。聊城以在全省及周边地区“审批项目最少、速度最快、收费最低”为标准,以壮士断腕的勇气进一步精简项目、优化流程、清理收费,每年可为市本级企业减负6000万元以上。努力破解发展瓶颈。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洽谈,为企业牵线搭桥、解决难题,成功举办了聊城金融合作洽谈会,达成720亿元的融资协议。深入开展土地挖潜工作,通过土地增减挂、盘活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开展土地复垦等方式,全年可增加建设土地指标超过44000亩;积极开展标准厂房建设,要求各县(市区)至少新建100万平方米,全年可建成近20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有效缓解项目“落地难”的问题。

出一批循环经济典范企业。信发铝业投资16亿元,自主研发建设了200万吨赤泥综合利用项目,不仅可把氧化铝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尾矿赤泥“吃干榨净”,而且可实现销售收入22.5亿元,利税5.9亿元。祥光铜业年产40万吨阴极铜项目,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三废”零排放,每年可带来经济效益36亿元。泉林纸业15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不但有效利用农村秸秆,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利用废液生产有机肥,在减少排放的同时,既保护环境、增加财富,又促进了发展。

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聊城坚持一手抓项目筛选评估,坚决不上高耗能、高污染的项目,一手抓重点企业监管,确保实现稳定达标排放。通过不懈努力,聊城节能和减排两项指标分别上升至全省第4位和第6位。2011年,聊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成为环保部成立后按新标准验收通过的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今年3月,再次代表山东省参加海河迎检并获得第一名,实现了我省海河迎检的“四连冠”。

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坚持以徒骇河为“纲”,拉开城市发展框架,加快建设规划面积46平方公里的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到2015年将聊城建成面积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双百大城市”。坚持“江北水城”的定位,进一步完善水系景观,形成聊城市区“四湖八河百桥三十六景”的水系风光,把聊城建设成为冀鲁豫交界地区最佳生态宜居城市。同时,大力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农村社区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今年已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53个,拆迁面积超过300万平方米。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近年来,聊城坚持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科学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加大民生投入。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千方百计打紧开支,保障民生事业发展。2012年,聊城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达到147.6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68%。

办好民生实事。在就业方面,去年聊城市新增就业7.0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在外务工人员保持110万人以上。在教育方面,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聊城城区新建小学3处,新增教室138个,将11所中等职业学校整合为2所高级职业学校,提升了职业教育的层次和规模。在医疗方面,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农民健康服务行动”,组织全市最好的专家医疗队伍,以优惠价格给偏远农村群众提供治疗服务,受惠农民达38万人。在文化方面,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市体育公园等文体设施即将竣工,开展了“水文化”节以及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等活动。

建设美丽聊城营造生态宜居家园

近年来,聊城着力打造“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城市品牌,努力让城市更加宜居,让生态更加和谐,在“美丽聊城”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依靠科技创新催生新工艺、新设备和新项目,涌现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翟婷婷]

标签:聊城 生态 和吸引力的宜居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