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裴建华:公建民营后服务水平只会提升


来源:凤凰网山东

2013年9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酱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

山东老年产业协会会长裴建华

2013年9月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政府投资兴办的养老床位应逐步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管理运营,积极鼓励民间酱通过委托管理等方式,运营公有产权的养老服务设施。”并要求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和各省人民政府于2014年一季度出台具体措施。相关部门在诠释落实这一任务时掌握的标准是:“国有资产不流失,养老用途不改变,服务水平不降低。”日前,凤凰网山东就这一问题专访山东老年产业协会会长裴建华。

“公建民营”带来的冲击,需要各级相关部门引起高度关注

凤凰网山东:“公建民营”的提出,在改革的意义上意味着什么?

裴建华:“公建民营”的提出,意味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触及到了公办的社会养老服务领域。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民政和公办养老机构这个领域,一直担负着传统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角色,扶贫济困、收养“三无”老人,都是公办养老机构的使命。包括社会福利院、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老年福利服务中心、敬老院、光荣院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计划经济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在这些领域仍然还有较多的留存,客观上存在难以避免的管理模式陈旧、服务质量低下、与民办养老机构不平等竞争等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社会养老服务堆载来说,这应当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一项具体实践。

凤凰网山东:“公建民营”会给公建养老机构的当事人带来哪些冲击?

裴建华: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多年来,这些养老机构基本上都是事业单位,属于端“铁饭碗”的,工作人员是代表“政府”出现在老人面前的。“公建民营”的提出,会使他们中一些观念跟不上的人产生“失重”感。与此同时,这些观念也会波及这些养老机构里的老人,一种对民营养老机构的不信任感也会随之产生。同时,也会给有些公建养老机构的主管部门带来一些不适应。这让我们想起当年各地的政府招待所改制,那同样是一些事业单位,同时也是以财政补贴为主的经营模式,一旦改革的大潮袭来,带给当事人的观念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在许多国企改制的时候,也都遇到类似问题。“宁做国企的鬼,不当民企的人”之类的说法就是那时提出来的。当然,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适应能力比那时强得多。但我们毕竟要看到,这些领域都是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触及到的地方。所以,这些观念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察觉和引导,会给这项改革带来阻力。这应当引起各级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

多举措并举力促“公建民营”顺利实施

凤凰网山东:“公建民营”的实施会有哪些步骤?

裴建华:首先是政府明确主持改革的主管部门。按照传统的做法,事业单位的改制一般是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民政部门协助。在有的地方,财政部门会由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有的地方也许多会由主管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有的地方也可能借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

其次是改制的内容。大致少不了几个必要的步骤:一是清产核资;二是人员分流或身份转换;三是新管理团队和机制的形成。

这三个内容,根据各地的情况不同应当是各有不同,其核心问题是下一步谁来接手。譬如,如果是原班人马改变身份接手,当地政府为了安定和手续简便,也是可以的。但如果是外来管理团队接手,原资产是否需要进产权交易市场招拍挂,是否需要形成竞争,都是要面对的问题。

人员身份转变或分流,是原工作单位人员比较关心的问题。大体情况是:到了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可以申请退休,工资关系进入社会统筹;想保持事业编制的人员,如果政府统一安排,可以安排到其它事业单位工作;转变身份的人员,按照人上的工龄,每年补助一个月的工资为经济补偿金,签署相关合同,身份即告转变。

“公建民营”后,养老机构情况值得期待

凤凰网山东:“公建民营”以后养老机构的管理如何实现?

裴建华:公建民营之后,养老机构的管理,管理标准、人员统计、服务质量检查一般应为行业管理。大家都是民营了,互相攀比的事情多了,需要公平竞争,需要进行评比,需要评先树优,推动行业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这些具体、量大、必须常抓不懈的日常事务,必须由行业组织来管。

而政府主管部门,肩负的责任可能要由原来的单纯管政策,转到管资产和管政策相结合上来。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相关部门有没有做好管资产的人员储备和知识储备。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建民营一个时期之后(短则三年,长则五年),随着养老机构之间的市场竞争,会不会出现新的一轮改制和重组,这一部分国有资产是否会长期保持国有性质不变,这都是有待于观察的问题。

凤凰网山东:“公建民营”以后服务水平会不会降低?

裴建华:我的感觉,公建民营以后,服务水平只会提升,不会降低。因为,这次改制,等于把原来“政府兜底”的内容,变成了“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兜底”其核心内容就是要达到市场化为主导的的竞争态势。而竞争,必须会建立竞争规则。其中,对需要政府负责照料的那部分人,一定会有具体、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肯定会成为考核这些企业的首要标准,也会成为各民营养老机构之间竞争的焦点。所以,服务质量不会降低。而另一方面,竞争会使优秀养老护理人员的工资相应提高。政府对人员数量的管理,对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的人数监管,也会变得更透明,而这些数据在目前是被某些养老机构讳莫如深的重大“商业机密”。挑开这个角落的面纱,会给国家省一部分资金。而此后,那些依法经营、社会信誉度高的养老机构,必然会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扶持。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太岭]

标签:裴建华 民营 公建民营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