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伏弘专访——君子若兰 “道”行天下


来源:中原财经网

导语:幼时的书法熏陶,战场的铁马冰河,多年的文化积累,数万元一平方尺的高额画作。遥观一长发及肩之男子款步而  导语:幼时的书法熏陶,战场的铁马冰河,多年的文化积累,数万元一平方尺的高额画作。

原标题:水墨画家伏弘专访——君子若兰“道”行天下

导语:幼时的书法熏陶,战场的铁马冰河,多年的文化积累,数万元一平方尺的高额画作。一个草根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知名的画家的?让我们静看伏弘一路走来。

初见伏弘,于保利大厦之厅。遥观一长发及肩之男子款步而来。挥手,确认彼此之身份,知其为今日目的之所在。

虽是初见,却又似曾相识。伏君温和如煦之笑容,携儒雅之气仰面而来。其貌虽观之平凡,盛名实则早已远播千里。细详其人,见一饱经风霜之面容,其服饰简约之至,其步履稳健中正,其眉间蕴以云淡风轻,其谈吐频现亭兰之风。

行至一茶馆落座,攀谈几许,甚是意气相投,话匣由此而开。 

惑获之年

提及心路之历程,伏弘眉头紧锁,遐思万千,“吾学艺书法二十年有余,全拜吾姐初时之鼓舞。吾姐之言至今余音绕耳,不敢忘却,乃才有后之斐然成绩。”

原来,伏弘幼时便已钟情于书法,喜挥洒笔墨时之空灵感。偶然一日,伏弘趴于桌上习字,其姐路过而观之,甚奇,“予之字,尚可。勤以习之,甚好。可否成书法之大家乎,吾观而待之。”

此甚简之言,长存于伏弘心间。伏弘与之书法,甚爱,甚勤。风光几载,流云变换。伏弘之书法卓有成效,于十里八村皆小有名气。逢年时节,自家及邻家之春联皆由其所书。此间,伏弘亦频频拜会本村博学之先辈,善学,善悟,终成其才。

而后,伏弘入伍为兵。此前线之从戎岁月,为伏弘心智之磨砺予以不可替代之效。战火纷飞间,命悬一线。生死无常,朝夕间亦可见。伏弘曰:“观生死,阅离合,信步而来。不入其中焉知其味?固生亦何惘,死亦何惧哉?”伏弘后之发奋好学,“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此德之塑,此性之显,皆因于此。

伏弘作品

闲暇之余,伏弘亦坚持习艺书法,愉情怡心。虽环境恶劣如常,虽无良师引导观之,亦自学而循循见长。“彼时,《书法报》初创不久,吾全观之而不漏其一。间或,因战事调动而无法收阅,亦于战事稳定之时,书信其报社,使其将残缺之页补寄而观之。此间之报纸吾至今尚存,乃吾之从戎岁月之见证。”伏弘眼角泛光,似落羽之苍鹰,虽痛却固执如昔,执意于一览众山,翱翔九天之上。

伏弘作品

为打开艺术之门,一窥传统文化之精髓,伏弘青年时曾发奋读书,依次读完马克思之《资本论》及诸多涉及西学之政治、经济、哲学、美学、文学等经典,由雪莱、拜伦之诗歌到歌德之《浮士德》;由黑格尔之美学到弗洛伊德之心理学。伏弘对文化之汲取,横跨中西,纵跨古今。

随着对西方文化之研究深入,伏弘隐觉不妥。西方文化中并无其对自性追求之终极所在。思量几许,伏弘复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

从《易经》至老、庄、孔、孟思想之主流,从“百花齐放”到“百家争鸣”;从屈原之离骚到唐宋之诗词,从阳明之学到鲁迅批判之哲学。伏弘逐一而阅,尤重“心性”之见,渐有所感,渐有所悟。文化为几,他已清明无碍,传统为何,他已了然于心。“中国画是哲学的,中国画是境界的”,回首过往,伏弘顿觉其学,是以,明心见性。

 

导语:幼时的书法熏陶,战场的铁马冰河,多年的文化积累,数万元一平方尺的高额画作。一个草根是如何一步步成为一个知名的画家的?让我们静看伏弘一路走来。初见伏弘,于保利大厦之厅。遥观一长发及肩之男子款步而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薇]

标签:伏弘 日损 审美素养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