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营村:见证周村“崛起”的古茔山村


来源: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

李营村,隶属于邹平县好生街道,人口111人,是邹平县人口最少的村庄之一。而据王红《解读邹平丛稿》,李氏祠堂乃李化熙三弟李世熙所建。李营村背后的小山属于长白山余脉,从此往北是一马平川,是周村城区最近的山野之地。

 

故事

李氏祠堂见证了日军侵华罪行

在种谷子、做豆腐之外,李营村民古来有放羊、植桑的传统。传说,在清朝晚期,村里一个放羊老头因长期用鞭而手法极准,他曾用石子打死了一个“红脖子”捻军士兵,抢了一口大刀,这刀一直保存到解放初。捻军恼羞成怒,一把火烧毁了村庄标志性建筑——李氏祠堂,而今保留的祠堂是其后修缮的。细看今天的李氏祠堂,您可能会发现其外墙上留有不少弹孔,这是日本侵华的一个罪证。

“从这里的群山向北看是一马平川,再也没有遮挡视线的山脉了。贯穿李营村的这条山路看似偏远,其实是一条重要的军事通道,向南不远处是去济南的309国道,因而这属于军事非常区。日寇侵华时,凰山东面是日军占领区,凰山西面是八路军占领区。因而,日本人在山上设了侦查点,常向李氏祠堂开枪,怕的就是八路军潜伏下来。”李孔孟说。

处于两方势力交界处,李营村感受到了战争之苦,也参与了八路军的抗日活动。“有一年,国民党73军从此路上仓皇逃窜,一路丢下不少轻重武器。我的一位大爷将其收藏起来交给了马耀南的起义部队。据说,那些武器有一屋子之多!”李孔孟回忆,他的这位大爷日后就跟着马耀南参加了革命,不幸死于战场。

李孔孟的父亲当时十余岁,是八路儿童团的一员,多次给八路送过“鸡毛信”。“他们小孩就在几个村之间来回跑。有一次,日本鬼子要大扫荡,我父亲和另一个孩子得信就赶紧通知邻村的八路。回来路上就遇到日本官兵了,领头的人好像叫做铃木。他呵斥我父亲,‘你俩干啥的?’那是夏天,我父亲光着膀子穿着裤头,就说去洗澡。铃木踢了他们屁股两脚,就放他们走了。这次送信送的及时,让日本人扑了个空。”关于抗日,村民传说,杨国夫司令曾在此附近被日伪包围,敌众我寡,形势危急。这时,杨国夫妻子张岚从邹平带兵赶到解了围。

“深挖洞,广积粮”的口号在李营村民心中记忆深刻,村边的凰山、石松山上都有防空洞。“最早的防空洞是国民党士兵挖的,那是很小的土洞,时间不长就塌了。上世纪60年代,国家为抵御核战争爆发,号召解放军大规模挖洞。我记得,村南山的防空洞弯弯曲曲很长很气派,厚厚的大门用枪炮都打不透。据说,挖洞的是965部队,后来换防到内蒙去了。洞里面是水泥砌的,有仓库、办公室、洗澡间、卫生间等,设施很全。进去以后,就跟电影《地道战》一样,很多地方设置了陷阱,如果生人不清楚,就会掉进坑里。我记得挖洞的时候,我们一些十多岁的孩子放学就凑上去吃队伍上的饭,他们的伙食比村里还是好点儿。”李孔孟说,防空洞里冬暖夏凉,他曾经在里头种菜。

 

生活

村民生活深受周村市场影响;白云社区的建成带来新的人流与活力

少而薄的土地,偏而难行的山路,流动性强烈的人口,是李营村的一种历史真实。那么,为何一个百十口人的村庄共同体能够长期存在呢?

“我们村风气好,没有歪门邪道,团结而不排外,除了春节祭祖,各家遇到大事全村一起操持。即使平常有啥磕碰,红白事必须到场。当然,我们对于红白事也不固守老章程,以省钱、省事、场面上过得去为原则。”李孔孟是村里红白事的操办人之一,对此很有发言权。

2009年,村北山脚下白云社区建成,李营村陆续搬迁上楼。楼房是村里自筹资金建设的,好生街道为每户村民补贴了2万元,每户赠送了一台29寸彩电。走出山窝窝的李营村民获得了很多实惠,如校车直接到达,孩子们少了攀登山路的辛苦。

“而今,村庄界限在打破,我们村很多人在周村学校、市场附近买房居住,同时有很多邻村居民来白云社区生活,有三分之一的楼房住户是外村的。我们迅速接纳了新住户,红白事一起办,老人都在楼下聊天。”李孔孟介绍,村里目前有外地人经营的四家大厂子,绝大多数土地都承包给了耐火材料厂和养殖场,每亩地一年大约有1000元的受益。村集体掏钱,每人一天能领到一斤馒头,每户两方自来水基本满足村民需要。逢年过节,社区还会发面粉、食用油、水果、鱼等福利。

因为地近周村,李营村民生活深受周村影响,很多村民曾在周村中学读书。很多青壮年甚至村妇都在周村的家具产业中打工,而李孔孟、李伟的根雕事业,也是因周村家具市场而兴起的。

李孔孟的家宛如一个小型民间历史博物馆,收藏有玉石、盆景、碑帖、书画、家具等古董古玩。当地有企业家发起续修李氏家谱的倡议,李孔孟就被邀入其中。而村支书李孔文也曾长期在周村做生意,从路边小炒到开门市部到介入建筑业,积累了一定财富。

村支部委员王道林介绍,而今白云社区的100多人中,打工为生者有60多人,自家做豆腐或加工沙发的有20多人,有一些已经成为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旧村腾空后,大多数土地被平整为耕地,在村南设立了豆制品加工区和养殖小区。豆制品产生的废渣和废水,地里的粮食、秸秆可以喂养牲畜,牲畜粪便制成沼气,残渣作为肥料。这样,村民的传统手艺得以保留,还会进一步增加就业和收入。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李营村 周村 李孔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