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李营村:见证周村“崛起”的古茔山村


来源: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

李营村,隶属于邹平县好生街道,人口111人,是邹平县人口最少的村庄之一。而据王红《解读邹平丛稿》,李氏祠堂乃李化熙三弟李世熙所建。李营村背后的小山属于长白山余脉,从此往北是一马平川,是周村城区最近的山野之地。

 

建筑

相传,李氏祠堂始建于康熙42年,藏有康熙帝御笔碑刻8块

在李营旧村,有一处古老的建筑群“李氏祠堂”。据李孔孟考证,该祠堂始建于康熙42年,为大门、南厢房和西屋组成三进院落式布局结构,现存房屋3排9间。房屋坐西向东,为单檐硬山顶,第一排屋内南、北墙上镶嵌着康熙御笔碑刻8块,其中,临写黄庭坚诗文碑刻6块,北间西墙上嵌着康熙御笔“清慎”碑刻和字迹模糊难辨的图文。2001年,被公布为邹平县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据王红《解读邹平丛稿》,李氏祠堂乃李化熙三弟李世熙所建。其前院大厅为祭祖聚会之地,中院为举行祭祖仪式之地,后厅为李世熙之母宋氏灵位摆放之处。相传,宋氏活了一百零一岁,朝廷封为一品太夫人,誉为“一品百龄”。

据邹平、周村文史资料,此地并非李氏家族的祖居地,那他们为何要将祠堂、坟茔建在这里呢?而且,这座祠堂是坐西朝东,不同于普通家祠格局,这又是为何?

“其实,李营村距离周村很近,又同属历史上的长山县,相当于旱码头的郊区。再者,古人讲究风水,家庙选址肯定有很深原因,其朝向应该根据山向而定。”40岁的李伟放下手里磨着的根雕说,自己是李氏的长三支,与李化熙同属古城李氏。

李营村背后的小山属于长白山余脉,从此往北是一马平川,是周村城区最近的山野之地。在凰山向东约4公里是“凤山”,处于临池镇古城村西,是李化熙的祖坟所在地。凤、凰二山遥相呼应。而此处家庙处于石松、凰二山包裹中,背靠长白,面向石松。或许,李氏家庙选址取得就是“头顶长白,脚踩石松”的风水寓意。

“文革前,祠堂屋顶上是完整的小瓦,庙前有两层平台,大门顶上雕刻有龙,庙里摆放着很多宗族牌位。”李孔孟介绍,该家庙还曾存放着李化熙画像、书法。而村民记忆最深刻的是李化熙母亲的龙头拐杖。李母是皇帝封的诰命夫人,她的龙头拐杖裹着一张圣旨。传说,她到了金銮大殿不用下跪,拐杖点点地就行。

而今,仍有老人居住在李氏祠堂一侧的北屋里。李孔孟说:“原来,祠堂南有一处大仓库,里面存放李家人收来的租子。祠堂原为最初李姓的守墓人所住,后来,谁家居无定所就可以住进来,他们的义务是负责维修家庙,每年三月三、八月十五等日子,周村李氏祭祖时招待族人饭食。”

李化熙(1594~1669),字五弦,原为明崇祯七年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后归顺清王朝,官至刑部尚书;清顺治十一年辞官回乡。为发展家乡经济,自己承担了全部市税,并在大街北首立下了“今日无税”碑。

“传说,他辞官还乡,皇帝感恩其功绩,问他有何心愿。李化熙说,将老家周村税收免了吧!皇帝当然不干,题了一个‘今日无税’,免除一天的税费。李化熙灵机一动,将其刻成石碑树在大街上。那么,商贾一看,哪一天都是今日啊,所以哪一天都免税。可老这么干,皇帝准恼了,因而之后李化熙一家担负了所有工商税费,才使得周村这个小地方得以经济腾飞。周村商人对李化熙极为尊重,集资为他建了祠堂,每年九月初九全市商民集中祭拜。平日的周村集市都要等李家人到场,才能开秤。没有李化熙,就没有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保税区”,就没有旧军孟家瑞蚨祥等驰名商号,也就没有日后袁世凯的周村开埠,更难有日后邹平经济的崛起。”李孔孟说。

但李化熙,究竟是不是埋葬此地,尚属疑问。“传说,李化熙死后,好几支送葬队伍一起出城,将不同的棺材埋在了不同地点。直到今天,我查阅很多文史资料,仍然不确定他到底葬于何处。”李孔孟说。

为何李化熙不愿让人家知道自己的墓地呢?这恐怕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他原是明末将领,本要带兵抵御李自成农民军,谁料北京城不及救援就已沦陷。他只得带兵回到家乡周村,他降清后,为周村经济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时代很多文人对其降清抱有极大敌视,李化熙在忠奸评论中纠结不已。或许,他布置如此多的谜坟,正是为了避免后人的打扰。

解放后,李氏祠堂曾被当作仓库、学校。2009年白云社区建成,李营村民逐渐搬出旧村,多数村居已平整为台田,而李氏祠堂更显破败。李孔孟对此深感遗憾,他认为,李氏祠堂是滨州少有的完整古代建筑群,应该好好修缮。“在战乱时,李氏祠堂就是村民的避难所,兵匪一般不敢贸然闯进。因为传统社会,还是以孝为先嘛!而今,它是古城李氏的一座姓氏文化博物馆,也是一座孝文化的展览馆,希望它能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项目,给村庄带来更多活力。”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丽娟]

标签:李营村 周村 李孔孟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