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张光峰:高效生态是黄三角发展的灵魂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生态转型成效显著,滨州提出了“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城市品牌。一揽子大手笔生态政策的推动下,如今的滨州正在向蓝天碧水、绿水掩映、林水相依、人居相宜的美丽幸福新滨州迈进。

中国绿色时报12月16日报道(记者迟诚康勇军) 随着第一股寒潮漫袭,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黄河岛湿地公园又迎来了候鸟迁徙的“黄金季”,数万只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候鸟成为黄河入海口的别样风景。

选择滨州作为迁徙中转站,是鸟儿用翅膀给滨州生态投下的赞成票;而塑造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品牌,则是滨州执政者夯实根基、立足长远的战略抉择。

“中国从南到北有三个大河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滨州不能照搬前两个三角洲的发展经验,必须从注重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入手。”滨州市委书记张光峰说。

黄河三角洲,中国最后一个正在开发的大河三角洲,也已成为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战略区域。作为黄三角中最大的行政单元,滨州始终明确自己的定位——“全力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高地”!张光峰说:“高效生态才是黄三角发展的灵魂和关键!”

盐滩播绿

环境瓶颈倒逼生态定位

滨州市沾化县的冬枣种植大户王福田今年冬枣收入再次超过20万元。王老汉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

过去的滨州什么样?

“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鸟无枝头栖,人无树乘凉。”滨州人对那时的生态贫瘠都记忆犹新。

“那样的生态环境,哪个老百姓不恼?哪个为政者不急?”张光峰也不例外。

滨州地处退海之地,水质含盐量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地表层含盐最高达0.8%。受立地条件的限制,苗木选择难、成活率低、生长缓慢的难题始终困扰着滨州,滨州甚至被称为绿化的“禁区”。

然而,“土的命脉在树”,越是难见绿,人们对绿的追求就越迫切。

“环境瓶颈倒逼生态转型!生态是所有发展的基础,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一切发展都是空谈!”作为地方执政者,张光峰改善滨州生态的决心坚定而有力,“研究制定适合滨州,对抗盐碱地的绿化战略,形势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紧迫,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艰巨!”

于是,向盐碱地宣战,向脆弱的生态宣战,滨州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革命。

一手抓研究,滨州市投资700多万元建设了集园林科研、花卉生产、苗木培育、引种驯化、抗碱保苗、水土检测为一体的苗木科研基地,逐步掌握了多种盐碱地绿化技术综合改良措施,有效遏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一手抓行动,拆违建绿、拆墙透绿、拆迁增绿、见缝插绿、垂直造绿……滨州在2009年成功跨入省级园林城市的行列。

张光峰对生态的重视,让滨州林业地位显著提升。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把生态林场、湿地修复和保护等林业生态建设列入全市重点工程,实行重点督导,定期通报调度;在每年的全市科学发展观现场观摩会上,每个县(区)3个观摩点,其中一个必须看林业。

生态转型成效显著,滨州提出了“粮丰林茂·北国江南”的城市品牌。

何谓“粮丰林茂·北国江南”?张光峰向《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解释了这个品牌的内涵。粮丰林茂,实质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北国江南,根本是立足滨州实际,特色是彰显江南韵味,建设以路为骨、以林为韵、以水为魂、林水相依、人景相宜具有江南水乡风韵、彰显滨州魅力的现代田园风光。

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郁郁葱葱。滨州生态环境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生态文明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林水会战

惠民工程也是德政工程

一林一水,曾是滨州发展的两个老大难。

“每年差不多有20多天的汛期,可一过了汛期就直接转入抗旱。”张光峰认为,理顺林和水的关系,才能抓住改善滨州生态的“牛鼻子”。

滨州在2008年开展“林水会战”,5年来已累计投入56.8亿元,新增造林面积101万亩,新增农田林网160万亩,“以路为骨、以水为魂、以林为韵、林水相宜”的农村基础建设新框架已基本成型。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构筑起了人景相宜的生态屏障。

在张光峰看来,林水会战既是德政工程也是惠民工程。他认为,“林水会战”不仅实现了滨州生态环境历史性巨变,也为滨州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11年是滨州洪水最大的年份,有17天超过警戒线,但也是滨州抗洪灾损失最小的一次。”张光峰认为林水会战的成效正在凸显,“这说明我们的小气候已经形成!”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老百姓受益,也成就了鸟儿的天堂。滨州鸟类的种群和数量已出现大幅度恢复性增长,与5年前相比,鸟的种类大幅增加,约占全国的1/5,“低头见绿茵,抬头见飞鸟”已成为滨州城乡的寻常画面。

“林为韵,水为魂,林水相依人相宜”。在张光峰看来,开展林水会战,不仅是理顺林和水的关系,根本上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林水会展”的下一个五年,张光峰也有着清晰的方向。他认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都为今后“林水会战”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滨州要打造升级版的“林水会战”。

“首先,要由具体项目向综合工程转变。”张光峰说,“我们要跳出‘林水会战’来看‘林水会战’,用产业的、系统的思维,把林水会战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和运作,不能就林搞林,就水搞水。要充分发挥这项工程的综合效应。”张光峰介绍,滨州湿地资源丰富,协调林水关系,发展湿地是最好体现之一。立足盐碱洼地多的实际,大力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弘扬湿地生态文化,建立起一个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优化的湿地保护体系。记者了解到,滨州市湿地资源丰富、湿地类型齐全,在我国的五大湿地类型中,滨州都有鲜明的湿地类型代表。

张光峰还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林水会战”要由增量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他说:“当前再建设上万亩的连片林场、开发数千亩连片水面的条件已经受限,必须在加强管理、提升质量、增强效益上做文章。”怎么提质增效?今冬明春滨州“林水会战”已经明确了基本思路为“园林化、景观化、精品化、特色化”,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档次管理,形成视觉效果良好、色彩线条流畅、景观季节变化的精品绿化带。

“‘林水会战’不是一个单一的工作,而是一个产业大融合的工程。”张光峰认为,随着“林水会战”规模和效益的不断扩大,对农民增收的支撑和保障作用也更加显著。积极探索林下经济的实现形式,让农民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的基础上,从林下种植和养殖上获得更大的收益,真正实现政府要绿化、农民要效益的目标。“生态与产业的协调发展,互利共赢,才是‘林水会战’的根本目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张琦]

标签:湿地类型 迁徙中转站 土壤次生盐渍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