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现河采油厂“老区新化”盘活复杂区块纪实


来源:凤凰网山东

瓦蓝的天空下,3台橘红色的“磕头机”正陶醉在春风里,乐此不疲地跳着“点头舞”。不远处,在忍耐了冬日的单调落寞后,原本干枯的柳枝已缀满了嫩绿的新芽,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摇曳。 “这是充满希望的节奏。

身怀绝技“走钢丝”

——河口厂高效开发边际稠油油藏纪实

在专业技术人员眼里,河口采油厂陈家庄南区的薄层超稠油油藏属于“非主流”,原因是相较“主流”常规油藏,该区块具有储层薄、饱和度低、高黏度等特点,属于边际油藏,开发难度系数非常高。有人戏称,开发这类油藏就如在钢丝上玩杂耍,得打起百倍的精神,做足十成的功夫,稍有不慎就会赔本。

近年来,河口厂坚持“找到储量都可以动用”的开发理念,深化成藏认识,强化前期经济研究,攻关配套工艺,在滚动中评价,在评价中建产,通过滚评建一体化,形成了薄层稠油关键开发技术系列,在“钢丝”上翻起了“筋斗”,在风险中求出了效益,实现了近千万吨级探明储量的有效动用。去年,这一区块产量达到33万吨,从2006年1.7万吨起步,八年来陈家庄稠油年产油量实现连续八年攀升。

精准导航指导精确开发,“钢丝杂技”踏稳第一步

陈南超稠油最大的特点就是油层薄而小:单层厚度一般小于4米,最薄的仅有1至2米。油层面积小,身条窄,最小的仅为0.35平方千米。这些薄而小的油层,呈窄带状零碎分布,上下叠置,左右铺陈,变化多端。 

因其薄、小、多而碎,研究人员形象地称这类油藏为“面条鱼”。在陈家庄南区这些“面条鱼”被“水遮草掩”,难辨其形。

油藏描述不明白,后期开发就会如同“瞎子摸象”,无从下手,必然会带来成本风险。河口厂强调加强前期研究,深化油藏认识必须是薄层稠油科学部署的前提。研究人员拿出了“水磨”功夫,“绣花”般描画这些小砂体。

覆盖陈家庄地区的地震资料主频较低,对储层的分辨率极限厚度为13.5米,而陈南边部超薄层稠油的砂层厚度一般为3-5米左右,并且全频段地震资料由于各种频率的叠合及谐波效应而模糊掉了地质体的边界。为此,技术人员开展地层对比时,根据地震反射波频率成分主要受砂、泥厚度及组合的影响,呈现浅薄层高频、厚层低频、单频突出薄层效应等反射特征,应用地震分频处理技术,识别薄层砂体。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频谱分解来研究薄层变化,在频率域通过调谐振幅或相位来研究储层横向变化规律,把不同频率的地震资料处理后就识别出整个砂体的分布范围,并通过各个砂体的第一响应频率计算砂体厚度。通过频率扫描,预测出砂体的分布形态,了解砂体的非均质性。2012年优选成藏条件有利的陈南西部,应用分频处理技术。对50Hz、60Hz、70Hz、80Hz单频信息进行了属性提取,在常规资料弱反射或空白反射的区域预测出有利砂体7个。其中1号、2号砂体于2012年陈371-平15滚动部署已实施动用,油层符合率85%。已实施7口水平井表明,预测储层平面分布状况与实钻井匹配较好,识别厚度理论误差±2米。陈371-平24井所在4号和无井控制的5─7号砂体,向西向北仍展示出含油扩边和建产的潜力。

正是应用层序地层学技术、分频处理技术和三维波阻抗反演预测储层技术、按照标准井─骨架剖面─横剖面─纵剖面─栅状剖面对比步骤,河口厂技术人员将馆下段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砂组,17个小层。再结合沉积相、油水关系以及地震相变化对各小层砂体边界进行确定。并结合邻井资料、动态资料反复对比核查。仅这项工作他们就用了半年的时间,编制了三套砂体分布图。正是这种精细到极致的研究使那些纤薄的“面条鱼”无处隐形。

直观技术人员做的砂体分布图,在陈南描画出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47个总面积仅为3平方千米的小砂体,可见技术人员下的“水磨功夫”有多深。基于这些精细的研究,研究人员确立了合理的油水分布关系,这为后期的布井开发提供了实证支持,保证了开发的精准性。2013年,河口厂在陈371-平15、陈373-平10等区块的滚动实施的过程中,完钻的投产的15口水平井实钻资料显示与储层平面分布预测状况十分匹配,识别厚度理论误差仅为正负1米。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王德风]

标签:盘活复杂区块纪实 现河采油厂 老区新化

人参与 评论

精彩推荐

0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