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含糊不清成通病 普遍存在三类缺陷
2013年12月13日 15:50
来源:江西日报 作者:经参
尽管市面上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都声称能够获得保本收益或固定收益,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更多取决于银行以及合作方的资金使用能力及使用效率。银行在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承诺至少能够获得固定收益,但实际上,产品合约上并不允许所谓“保本条款”。
原标题:银行理财产品含糊不清成通病 普遍存在三类缺陷
尽管市面上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都声称能够获得保本收益或固定收益,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更多取决于银行以及合作方的资金使用能力及使用效率。此前,就曾多次发生过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情况。通过广泛走访银行、采访投资者、征询专家意见,目前银行理财市场普遍存在三类缺陷,需要投资者特别加以关注:
一是产品结构设计复杂,产品说明书中运用的大量专业术语,已经超出普通投资者能理解的范围。“我一个50多岁的人怎么搞得清楚产品说明书中‘定期赎回’‘复利计息’的意思,我买的理财产品都是熟悉的客户经理推荐,反正只要银行按时给我分红就行。”普通投资者鲁先生的话代表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心声。
二是新产品信息披露不透彻,产品设计存在一定陷阱。投资者殷先生说,最近流行一些新兴方向的理财方式,比如投资艺术品和黄金。他接触过一款“黄金理财产品”,其投资方式是,在产品的投资期限内,若黄金价格上涨达到触发条件后产品终止,则银行向客户分配现金;若黄金价格下跌,则产品终止后银行向客户支付金条,客户将获得与其认购时相等克数的黄金金条。
“这款产品类似于前段时间高盛和国内某些企业签订的石油对赌协议。对投资者来说收益是相对锁定的,但风险却很大。即协议期内如果黄金价格大幅下跌,则投资者将面临巨大的损失。但这些潜在风险,银行的理财专员多半不会明确告诉投资者,而更多会强调黄金保值增值的潜力。”殷先生说。
三是针对中小投资者的理财产品单一,投资收益披露含混不清,“固定收益”难以保障。银行在向客户推荐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承诺至少能够获得固定收益,但实际上,产品合约上并不允许所谓“保本条款”。
相关专题: 银行理财
相关新闻:
网罗天下
频道推荐
智能推荐
图片新闻
视频
-
滕醉汉医院耍酒疯 对医生大打出手
播放数:1133929
-
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竹简木牍 填史料空缺
播放数:4135875
-
电话诈骗44万 运营商被判赔偿
播放数:2845975
-
被击落战机残骸画面首度公布
播放数:535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