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每到岁末银行都会进行一场揽存大战,各家银行都提高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来吸引资金。对投资者来说,年末理财盛宴或正式开席。那么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会遇到哪些风险?又该怎么选择银行理财产品呢?

年底稳健理财盛宴来临 高收益理财产品遍地开花

    为了吸引更多存款,银行近期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节节攀升。业内人士预测,由于银行间市场资金紧张局面还未出现,预计下半月市场资金开始紧张的时候,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会更高。【详细】

年末银行理财再现收益倒挂 短期投资收益更高

    每到年末,银行揽储需求便催生理财产品收益“水涨船高”,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破“6”,有的甚至高达12%。伴随着长短期理财产品收益倒挂的现象,短期投资往往能获得较高收益。【详细】

银行理财变数环生

    在2013年的投资产品市场上,银行理财产品无论是发行数量还是产品的收益率都有持续上升的趋势。时至年末,一些高收益的银行理财产品再度出场,不到半年期的产品收益率已经超过6.5%(年化)。 [详细]

    2014年即将来临,敏感的投资者或许已经感受到了一些变化。政策的调整,为银行理财产品增加了不少变数,这些因素甚至将对理财产品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11月银行理财产品“价量”创新高
  • 银监会:银行售卖金融产品不能夸大收益
银行理财产品存五大问题

有些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管层对理财业务重视不够

高管层,特别是董事会,对理财还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有些把它作为揽存的手段,有些则作为加强流动性的手段,没有真正树立代客理财的概念。[详细]

理财业务发展过快,参加机构良莠不齐,部分风险管理能力不强

参与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很多是银行、证券、保险,特别是银证合作、银保合作、银基合作中的第三方没有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这样审慎的规范要求。[详细]

产品销售不规范行为常发生

产品销售不规范行为常发生

银行在风险监控、客户权益保护、风险评估方面有了很大改进,但是仍有部分银行为追求利润,一些机构存在误导消费者、误导销售的情况。[详细]

存在着不规范的资金池业务

存在着不规范的资金池业务

所谓不规范的资金池理财业务是指不同类型、不同期限的多支理财产品同时对应多笔资产,无法做到每支理财产品的单独规范和管理。 [详细]

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信息披露不够充分

例如,有些网销的理财产品销售说明书上,注明股权类资产投资幅度是0-70%、债权类也是0-70%,这个幅度过大,让消费者无法把握明确的投资方向。[详细]

银监会规范银行理财业务

严控“理财资金池”

商业银行应实现每个理财产品与所投资资产(标的物)的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银监会还表示,如果银行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将不再允许其新增非标债券资产业务。[详细]

理财产品资金去向难再含糊

银监会要求银行明确理财业务的具体资金去向,并充分披露有关信息,包括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情况。即使是和“天书”一样难懂的理财产品说明书,银行也要做到向消费者披露自己的钱最终到哪里去了。[详细]

让银行理财业务回归本质

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详细]

银行理财业务严禁风险兜底

银行推动理财业务主要赚取管理费,严禁利润分成,严禁风险兜底,严禁“脱实向虚”。探索理财业务有效服务实体经济的新产品、新模式,推动理财业务规范化、规模化发展,逐步成长为银行常规重点业务。[详细]

理财产品是会亏损的

图片名称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一是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也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详细】

理财收益会被“摊薄”

图片名称

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详细】

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图片名称

随着银行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因为预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到期的收益。 【详细】

产品评级不见得靠谱

图片名称

在产品说明书中的风险评级,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详细】

风险提示必须看清楚

图片名称

尽管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但是那些风险说明由于太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普通人也看不懂。【详细】

资金投向要关注

图片名称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详细】

莫触碰"霸王条款"理财产品

图片名称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把某些收益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详细】

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图片名称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如某些银行产品说明书中,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详细】

超高收益往往不可靠

图片名称

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详细】

隐藏的费用要当心

图片名称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 【详细】

银行理财

1.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符的银行理财产品

投资者无论选择哪类银行理财产品,都要充分了解各类理财产品的产品特征和投资风险,如是否保证本金、是否保证收益,最好和最坏的投资情况是怎样的等。要选择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相符的产品,避免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视投资风险。[详细]

银行理财

2.要考虑产品的投资周期是否与资金的流动性相符

选择理财产品时还要关注产品的投资周期,看看是否与自己的需求相符。同时,还要关注产品到期的相关投资条款,了解产品是否有提前到期或中途赎回等条件。若产品需持有到期才可保证本金,则在选择产品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详细]

银行理财

3.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投资渠道和收益设计

选择理财产品时,还要关注理财产品的资金投资渠道和收益设计,投资者要充分了解产品到底投向哪里,到期的投资收益是如何计算的,是否有公开的渠道定期了解产品的运行情况和收益情况,这样才能对投资产品有个清晰的理解,并可据此来进一步评估投资风险,实现对理财产品更好的掌控。[详细]

银行理财

4.要关注拟选择的理财产品是否能与现有的资产组合形成配置

很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有时会比较盲目,常常是听说哪款产品收益高就投哪款,或者是偏好某一类产品而忽视其他。其实,这样的产品选择方式有较大弊端,使投资者无法对目前的投资产品组合进行有效的配置,面临产品集中度过高的风险。若未来市场或政策出现调整,将使整体投资收益受到影响。[详细]

银行理财产品如何选?
银行理财

结构性理财产品 强者的游戏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许多投资者又爱又恨的一类产品。在每年的理财收益红黑榜中,该产品不仅是收益冠军,也让一些投资者受了伤。这种投资方式只适合有经济实力、有心理承受能力去博取高收益的投资者。[详细]

组合投资类产品 债券型产品 稳健者最爱

这两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并不拔尖,基本就在4%-5%,期限也是多种多样,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甚至几年的都有。这两类产品适合手中有点闲钱的风险厌恶型投资者,例如中老年人。 [详细]

开放型理财产品 流动性为王

开放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通常只有3%-4%,主打灵活性。该产品适合对资金流动性要求很高的投资者,比如生意人暂时有笔资金闲置,可以购买开放型理财产品,总比将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放在银行要划算。 [详细]

规范银行理财产品 引导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规范银行理财产品 引导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

银监会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规范,不仅将直接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收益,而且一旦部分理财产品按自营贷款进行资本计提,将侵蚀银行资本充足率,这在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不畅下,将倒逼银行降低部分理财产品的发行。[详细]

银行理财产品含糊不清成通病 普遍存在三类缺陷

银行理财产品含糊不清成通病 普遍存在三类缺陷

尽管市面上名目繁多的理财产品都声称能够获得保本收益或固定收益,但实际上,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更多取决于银行以及合作方的资金使用能力及使用效率。此前,就曾多次发生过银行理财产品出现零收益乃至负收益的情况。[详细]

银行理财为何快速发展?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

银行理财为何快速发展?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

银行产品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投资渠道,特别是在收入水平提高的背景下,老百姓对资产保值增值的愿望更加强烈,理财产品在“无风险”的存款与“高风险”的股票之间,寻找到了一个风险收益程度适中的固定收益理财方式。 [详细]

投资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要慎重

随着年底临近,大量高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开始出现。不过,部分高收益产品的实际收益却很难达预期。对此,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选择理财产品要分清是否为银行发行,尤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结构性理财产品更应慎重。[详细]

各家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走高之势愈演愈烈,百款产品预期收益率突破6%,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谓是迎来了年末理财产品的投资黄金期。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财特点和理财需要,选择相应的银行理财产品。

凤凰网 山东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王飞 制作:胡兆瑞 王鑫龙

网友评论